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名从何来     
《山茶》2010,(3):31-31
去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第112号成员:原子核经过聚变反应后产生的新元素。由德国人领导的研究团队于1996年发现了这种目前最重的元素.他们想为它取名“Copernicium”来纪念16世纪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其提出的目心模型反映了电子沿着特定轨道绕着原子核运行的原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秦鑫 《黑龙江史志》2013,(15):14-15
作为一个科学史现象,"哥白尼革命"存在很多争议。随着科学技术哲学及科学史的研究深入,本文通过科学哲学不同学派对哥白尼革命的解释,对哥白尼革命进行讨论,用历史的方法具体分析哥白尼理论,并从思想史和科学史的角度来审视其对科学哲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地球人都知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别有真相。其实,哥白尼曾经在他的巨著《天球运行论》中提起过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观点来自于古希腊的一位天文学家,后来为了显示自己的日心说"的独创性,他删掉了那一段文字,但是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这位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名叫阿里斯塔克,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大约和庄子同时。从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论著中,我们知道阿里斯塔克曾经创造出一个日心宇宙模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曾被西方以各种方式介绍到中国,从而在中国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演示太阳系行星运行的仪器及文献资料。本文详细介绍清宫中所藏几件太阳系仪,说明这些仪器与哥白尼学说在宫中传播的关系,进而为探讨哥白尼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5.
吕微 《民俗研究》2013,(4):17-22
现代民俗学起源于对已经丧失现实功能的传统民俗的抢救、保护,而随着全球化的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侵蚀,现在连功能正健的民俗也在加速转换乃至消亡,当民俗学更深切地感受到将彻底丧失全部传统对象的危机,"拯救对象",就成了民俗学者明确的集体纲领.也正是在此集体纲领的推动下,才有了"城市民俗学"等议题的出现.但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究竟应该是农村旧传统中的旧民俗,抑或应该是城市新技术下的新民俗?是传统的风习、现代的时尚,还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传承"?我认为这个问题20年前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就已经解决了,亦即,"民俗是日常生活的普遍模式"的命题已经共时性地涵盖了农村民俗和城市民俗,乃至传统民俗、现代民俗以及二者之间的传承,只要专家之外、专业知识之前的日常生活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人们共时性的生存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