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议和前后南北政府混乱的宪法依据,以及双方各利益集团的不同考虑,凸显出南北议和的一个难点:宪法问题.也正因此导致第二次南北和谈缺乏一个能够统摄各方的中心,并使南北军阀在和谈前期达成的利益妥协不能实现,和谈最终陷于瘫痪.  相似文献   
2.
张立钧  苏峰 《百年潮》2010,(4):25-30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打响渡江战役,在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内,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一直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当时,张治中将军是国民党方面负责和谈的主要代表,我有幸作为他的随从参谋亲历了这五年间断断续续的和谈,现将我所记当时未见诸报端的一些琐事追述如下,追忆先人,侧记历史,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点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黎智原名闻立志,湖北浠水人,1922年生,是闻一多的侄儿。1938年读高中时,在鄂两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利川县委书记。1941年,鄂西特委被破坏后,到了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工作了一段时间,改名黎智。后来,去延安学习和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周恩来返回重庆。南方局迁往南京后,改称南京局。黎智仍与朱语今一起在青年组工作,地点在上海周公馆。  相似文献   
4.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鹰 《炎黄春秋》2015,(4):59-60
时光已过去六十五年,青年人都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当年的与会者绝大多数都已先后作古,但是那次盛会的洋洋暖意,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感受如同昨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礼堂地处闹市中心的西藏路八仙桥,九楼礼堂常常举行大型报告会等群众性活动。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我就曾在那里听过柳亚子、郭沫若等先生几次关于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演讲,也参加过一些音乐舞蹈的表演会。当时在上海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6.
李芸 《纵横》2010,(2):27-32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曾历经辛亥讨袁,见证军阀割据,痛心国民党的分裂和其右翼对农工的背叛,她也曾怒斥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盼望国共和谈,叹息兄弟之间势成水火生灵涂炭。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势,她的一生都在倾尽全力,用热忱去拥抱她的祖国和同胞。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并无子嗣,但在她离世后的很久很久,万千国人仍在缅怀惦念。她,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共产党人的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  相似文献   
7.
樊斌 《钟山风雨》2011,(1):31-33
翦伯赞,湖南桃源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政权面临灭顶之灾时,到处捞稻草救命。而此时的苏联,也在敲着自己的小算盘。在这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大智大勇。  相似文献   
9.
马帅 《黑龙江史志》2013,(15):122-123
中东政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嬗变。20世纪七十年代末,埃及在萨达特的领导下奉行埃及民族主义,与以色列走向和谈,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埃及民族主义的内容及其对埃及外交政策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它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作用,为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寻求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毕健康 《安徽史学》2021,(4):117-129
埃以和平在埃及国内和阿拉伯国家激起强烈争议,反对者指责萨达特背叛巴勒斯坦人民事业.本文认为,萨达特弃守而非背叛巴勒斯坦人民事业;贝京政府控制巴勒斯坦的谈判底线不容动摇;地位脆弱的卡特政府不能迫使以色列让步;萨达特维护巴勒斯坦事业立场不坚定,埃及内部存在重大分歧,最终无奈弃守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