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遗产》2009,(9):12-12
《秦汉-罗马文明展》日前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以“和而不同”为宗旨的此次展览分为序幕、帝国的建立、物质文明、日常生活、精神世界、日益融合等六部分,通过展示中意70余家博物馆的489件(组)珍贵文物,辅助模型、图片、视频等组合,再现了公元前3世纪到2世纪之间,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罗马帝国的辉煌文明。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与规划要协调处理多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对跨地域旅游开发而言,既要强调环境保护,也要体现以人为本;既要坚持特色化,又要争取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实现科学统筹部署.它把"人地和谐"作为最高层次的目标,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理清了总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指出上下级组织之间要各自发挥所长,分工协调.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则,丝绸之路案例着重阐释了"点轴串联模式"下"和而不同"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人类学一直致力于各种人文类型间的文化沟通和文化理解。人类学家们对异域文化的探寻、对本土文化的自省,旨在化解各族群间因陌生而造成的误解和隔阂。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人类社会首次突破了不同人文类型之间的空间阻隔,为建立“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这种科技的发明与创新也给多元文化的并存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如何消解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悖论,建构起汇聚共荣、“和而不同”的文化秩序,不仅是人类学研究必须关注的课题,也是对其学科存在价值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正>"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  相似文献   
5.
张践 《史学理论研究》2020,(2):87-95,159
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把握、刚柔并济、综合施策、互利双赢。中国历代宗教治理不仅包括政府刚性的宗教管理,还包括整个社会柔性的礼乐教化;宗教治理不仅包括针对宗教的一套规则,而且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管理制度;宗教治理不仅指政府的管理,也包括宗教组织的自治;宗教治理的手段不仅是控制、引导、操纵,还包括对话、辩论、汇通;宗教治理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支配与服从,更多的是理解与配合。具体内容包括:对宗教“敬而远之”的治理理念;多元宗教和谐并存又不一家独大;礼乐教化引导外来宗教中国化;保持政教关系的适度张力;经济上控制宗教发展的适度规模;政府管理与僧团自治结合运用;防范境外宗教引发的国家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6.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三罪"一节,后儒多误解,并影响到对儒学史的认识。通过考辨子夏丧亲、丧子的时间地点可知,丧亲、丧子对子夏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有三:一是丧亲时子夏年轻体壮经得起巨大哀痛的打击,丧子时年老体衰精神承受力大不如前;二是丧亲时子夏挫败赵简子图谋未久,返乡服丧担心其报复,故"使民未有闻焉";三是丧亲时子夏远在异国求学为官,服丧能够悄然行事,丧子时已是举国敬重的贤儒大师,势必广被关注。曾子对此早有洞见,责其"三罪"只是一种特殊的劝慰方法而已。孔门弟子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君子群体,有认识分歧并且互有批评帮助是正常的,其践行君子之德决不会因孔子逝世而终止。  相似文献   
7.
王英楠 《沧桑》2009,(6):141-142
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别性和矛盾性。这体现出当时中国传统哲学发展水平,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与运用,对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随生 《黑龙江史志》2013,(23):282-28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了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民族文化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突出多元化特色。但是我国当前民族学校文化却是主要以简单的单一文化教育为主。所以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之下,做好民族学校文化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对外和平友好的体现,明初和平友好政策主要包括“怀诸侯、柔远人”、“和而不同”及“厚往薄来”等三个方面。明朝政府实行“朝贡和睦”的外交政策,凸显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政治理念和文化特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崛起”战略目标,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睦邻友好的政策,开辟出一条民族复兴和国际交往的新型道路。  相似文献   
10.
张园媛 《东南文化》2019,(1):101-101
2019年,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以'博物馆与地域文明'为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不同地域、不同时空文明对话,串联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1月6日,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以《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启示》为题,在南博小剧场开始'南博讲坛'的新年第一讲。李先生分别从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文明演进的三个阶段及两种模式、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讲述,得出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启示:(1)不同的模式导致不同的前途;不同的前途根源在于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