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质朴生动的吉州窑剪纸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春节期间,吉州窑精品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为首都春节的博市场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瓷化之风。作为中国古陶瓷艺术系列展览的开篇,将引导古代陶瓷艺术之旅,也为人们揭开古代吉州窑的神秘面纱,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深厚的“庐陵化”内涵,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改敏 《神州》2012,(9):380-381
在我们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时潮、逐步走向落后或是淘汰的边缘。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的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  相似文献   
3.
祝静 《文物世界》2013,(1):8-11
无需豪华的铺陈,不必高妙的渲染,一切归于质朴自然。玉,上善若水,润物无争;玉,美石也,珍宝也。华夏祖先择美石琢器,记录人类生活、社会变迁。君子必佩玉,如飞鸿轻羽融人深远的碧天。玉,华贵而淡雅,而玉饰为龙凤者则为至尊至荣。  相似文献   
4.
王雅慧 《神州》2013,(17):21-21
通过研究苏轼苏东坡词中的一部分婉约词,来发现字里行间之中的婉约之美,并深入挖掘分析表情达意之下作者所赋予的深切浓厚的感情色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形式至内容,尽量全面地分析得出东坡词中的婉约之情。  相似文献   
5.
苏润兰 《收藏家》2000,(12):25-28
中国玉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到辽金时期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时期的艺术风格带有淳朴浓郁的北国情调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题材多以中国传统纹饰和自然写实为主,并注重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情趣,刻划生活中美的动态。众多的玉雕艺术品,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而给人一种清新舒畅,自然恬静,韵味无穷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含蓄美。契丹族劳动、生息、繁衍于我国西喇木伦河上游地区,是一支古老的,以狩猎放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辽与北宋、西夏、西域等诸国商贸关系十分密切,随着榷场的交易与战争的掠夺,除了本民族的玉工外,还有一部分汉族玉工也参加了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碾琢。虽然,他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一直备受关注,但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了她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对《半生缘》的研究似乎有些不够。其实《半生缘》绝不亚于张的其他作品。本文试着从它的含蓄美和苍凉感谈起,以期更好地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地方综合性年鉴是汇编上一年度地方各类文献信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的主要编写特点是纪实,记一个地方的实事、实物、实情,特别是年度内的新事物、新情况、新信息。这一编写特点要求语言使用要准确贴切,简练朴实。准确贴切,就是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规范,语义确切明白。简练朴实,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质朴无华,没有修饰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高鑫 《世界》2007,(2):75-75
“于细微处见功底,于质朴处见真谛。”展赏唐俊林先生的画作,北方田园山水的特质跃然纸上。这里有雄伟壮阔的山光水色,有草木华滋的崇山峻岭,但更多的是浅山幽谷,小桥流水,平静疏淡,悠闲恬雅,像田园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画家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找自我,追求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电影因形象直观可视性,失去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诸种促使欣赏者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元素,从而消弱了欣赏者的审美能动性,因此,电影想要做到含蓄,无疑更富挑战性。如果能使艺术形象体现出一种含蓄美,使观众一下子难以把握和捉摸,于是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对影片的创造就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领风骚,令“千古词人共折腰”,而且在巧用历代诗词妙句上,也是超占冠今的高}。他对历代许多诗词,能倒背如流,在各种场合的谈话和行中,信于拈来,使之大为生色,巧妙地说明问题,自然、含蓄而又洒脱地表达思想感情,令人拍手叫绝。毛泽东对历代诗词的古为今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奇妙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