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春红  王柠 《沧桑》2008,(1):13-14
康熙朝,山西几乎连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在受灾过程中,各级地方官吏玩忽职守,毫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人民生活达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对此,康熙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灾,严惩了一些不尽己职的官员,使山西吏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澄清,也使人民生活渐趋安定。  相似文献   
2.
牛鉴,字镜堂,号雪樵,武威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十一年(1831年)初为云南粮储道,历任山东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在豫期间,整顿吏治,停止摊捐,扶持贫困,疏通卫河,堵水护城,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署理两江总督,在鸦片战争中。又因吴淞口失守,导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落下了千古骂名。后因病辞官归里,加封二品官衔,成丰五年(1855年)卒于武威红崖山庄(今高坝镇牛家花园)。  相似文献   
3.
管窥我国历史上的反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文史月刊》2005,(3):42-44
国家或集体公职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是历代吏治整饬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贪立法的着眼点。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法律的武器来规范各级官员,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丰富的反贪法律史料。本文谨择其主要朝代、重要惩贪治吏法律的实施作一简介,以期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所裨  相似文献   
4.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位期间,任用奸相蔡京等人,吏治腐败,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宋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  相似文献   
5.
晚清吏治腐败。1875至1884年的10年间,曾出现过一个言官清议的高潮。当时言官奏折中披露的吏治问题,主要涉及捐纳、保举、科举、冗员、书吏、讼案、属员、调员、弄权等。捐纳、保举、科举都关系到官的任用,冗员也是这三者带来的一个官场病。书吏、讼案反映出吏的违法行为。属员、调员、弄权反映出官的腐败劣迹。  相似文献   
6.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13,(10):46-49
1942年抗战处于艰难时期,蒋介石为整顿吏治,曾以严刑峻法和军法审判两手,从重、从严惩办贪官污吏。他不顾姻亲、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的说情和反对,毅然判处孔的两个亲信,一死刑,一五年徒刑,并不许缓刑,企图由此祛除贪污,修明政治。此后,蒋介石也曾多次、多方设法,甚至企图开展"肃清贪污运动",借以解决普遍弥漫于国民党官场的严重贪污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虽曾命令自己的儿子蒋纬国退回非法取得  相似文献   
7.
杨松 《史志研究》2000,(4):76-79
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历史中,所谓“康乾盛世”已为世人所认同。在康熙和乾隆两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仅有13年,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是雍正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为乾隆朝兴旺发达和清朝的长远统治创造了条件。“时势造英雄”,考察雍正的历史功过,必然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5,(2):94
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钦定《诏天下养老之政》,规定凡是80岁以上贫苦无产业者,只要为人正派,乡里称善,即月给米5斗、肉5斤;老年人见多识广,有的德高望重,各府州县衙,可选聘老者协助整顿吏治,"凡见官有为民患者,可上公堂直谏,三谏不悛者,可至京都禀报朝廷";凡年老体弱者,"年80以上,赐里士;年90以上,赐壮士,与  相似文献   
9.
金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与中原王朝存在着许多差异 ,但在廉政建设上却十分认真。金代统治者既向中原王朝汲取廉政建设的经验 ,同时也根据不同情况 ,制定了一系列法令 ,以保证廉政建设的顺利推行。金朝末年则因政治腐败而导致覆亡。  相似文献   
10.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初期,忧虑官场腐败给清王朝统治带来的危机,对吏治进行了大力整饬,采取了鼓励大臣谏言、处置贪官污吏、严格考核官吏等系列举措,一度整肃了纲纪。慈禧太后整饬吏治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王朝统治,保住个人权力,这就导致出现名实不符的异化现象,使吏治整饬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