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凯 《史学集刊》2017,(1):112-119
辽朝吉礼是在契丹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国古代礼制史中重要一环。辽朝吉礼可分作祭祀自然与祭祀祖先,其中祭祀自然之礼多由契丹传统习俗转变而来,而祭祀祖先之礼则多学自中原礼制。契丹传统习俗在礼仪化过程中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因素,如宗庙、御容、服饰、音乐等。辽朝吉礼的产生既与辽朝现实政治需要有关,即由于辽朝幅员广大,地理条件多样,游牧、农耕民族杂居期间而采取因俗而治的包容政策;也与辽朝吸收融合中原文化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朝鲜高丽朝建立后,借鉴中国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礼制建设。高丽礼制建设是适应朝鲜半岛统一国家中央集权政治要求、加强君主权威的重要举措,其吉礼分为大、中、小祀3个等级及天神、地祇、宗庙、杂祀等诸多内容,其在举行时间、规制、所用礼器等方面既借鉴、效法了中国制度,又根据本国政治基础、文化信仰等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制,表现出了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4.
释奠礼仪建立于魏晋时期,主要用来显示幼帝或太子的知识和人格的养成,因而与帝位传承紧密相关。在五礼体系中,这一礼仪有时属于吉礼,有时属于嘉礼,总体上还是偏向于嘉礼。到了唐代,除原有的孔庙释奠礼仪外,还建立了武庙释奠礼仪。孔庙释奠礼仪的功能和归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前期还有皇太子主持孔庙释奠礼仪的一些实例,到了晚唐,已经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了。在唐代,随着常祀制度的巩固、孔子先圣地位的重新确立、从祀制度的建立和州县释奠礼仪的开展,儒家学术传统的仪式化呈现成为孔庙释奠礼仪的重心所在。此外,孔庙释奠礼仪明确成为吉礼,并且与武庙释奠礼仪构成吉礼中独立的一类。中华帝国后期孔庙释奠礼仪的基本面貌由此确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