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名字的故事     
丁艾 《文史天地》2015,(2):67-69
不少人一生都曾用过两个甚至好几个名字,而每个名字的由来、演变或更替,不乏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荒诞无稽,有的可歌可泣,有的回肠荡气,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小者,反映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和命运;大者,包罗整个社会世风、世态人情的演化和变革。闲暇之时摆摆这些名字的故事,也许会让人从中得到一点启迪、教益和智慧。这里我所摆的就是自己名字的一些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朱正 《炎黄春秋》2007,(12):59-62
1957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历时不长。如果从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算起,到9月23日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宣布“斗争一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才不过三个半月的时间。可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要探究它发生的原因,就得追溯到三十年(比方说吧)之前,而对于后来历史的进程,又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影响一直到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我不能预料这影响还将存在多长的时间。深入研究这短短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事件,不但有助于理解这以前的历史,也有助于理解这以后以至今天所发生的许多事情。  相似文献   
3.
朱元石 《百年潮》2007,(2):62-64
《胡乔木文集》第一卷中,收入了一篇由胡乔木执笔、发表在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上的社论《在肃反问题上驳斥右派》。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应该指出,在这八万多反革命分子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窃据了重要部门的重要职位。例如曾经是内务部户政司司长的周维斌,原来是叛变投敌,做过日伪警察分局长而且负有血债的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发动群众的指导性文件与整风相比,反右派运动无论是发动还是展开,都显得十分顺利。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党员干部前一时期感到受压、委屈,现在党中央终于站出来为他们撑腰了,于是个个奋勇当先,冲锋在前;一方面是广大的工农兵和基层群众被发动起来,他们不像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那样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而是党指向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其激进程度甚至超出指导者预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1958年春夏之交,安徽省亳县反右派运动进入处理和深挖阶段,党委书记一人说了算的形势已经形成。随着“大跃进”运动的深入发展和三年困难时期到来,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县人大、县人委(政府)和县政协遭到严重冲击。当时我在县人委任办公室副主任,亲身经历了这场遭遇。现在时间已过近半个世纪,为使人们知道这些快要湮没的历史,特作一简短的回顾。  相似文献   
6.
逸芳 《古今谈》2006,(1):33-34
1979年胡老师复职回来,我进出版社才一年。当时全省的出版社只有一两家,当年的文艺出版社还没有“落生”,她只是人民出版社“腹中”的一个编辑室。那一年,呼啦一下,许许多多被改正的“右派”先后落实政策,我所在的编辑室一下子也进来了好多个“右派”或是与右沾边的人,其中有郁达夫的儿子郁飞,编辑家夏钦瀚、方福仁,散文作家费淑芬……其中磨难二十余年的胡学彦也归队了。他在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7.
关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的问题,胡绳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一种说法,说反右斗争中被称为右派分子的人,提出了最好的意见,他们实际上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这种说法同历史决议完全不一样。历史决议讲:当时“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  相似文献   
8.
徐孔 《炎黄春秋》2004,(2):32-39
1957年5月上旬,我轮换回到北京军区宣传部,分配到宣传科。按当时的通例,回国以后有一段假期,假期长短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相似文献   
9.
我在中秋节头一天,星期三的下午,去北京医院病房看望梅益。听到我轻声呼唤“梅益同志”,他已只能微微睁开失神的眼睛,又闭上了。我第一个直觉:一个人就这样走过了他的一生。听说他每天上午还有一会儿清醒,精神好些。尹绮华就在中秋当天早晨带着他们的儿女前去,这是最后的团圆吧  相似文献   
10.
姚芳藻 《炎黄春秋》2004,(10):50-51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令人震惊的社论《这是为什么?》揭开了反右运动的序幕。《文汇报》是这场运动的焦点。这个时候,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和《〈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还没有发表,《文汇报》老总徐铸成还陶醉在受毛泽东表扬,被委派为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团长访问苏联的无限荣耀之中。然而,反右斗争的熊熊烈火已向他扑来。9日晚间和10日上午,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两次召见《文汇报》党组书记、副总编辑钦本立,命令他把徐铸成批垮搞臭,连具体作战方案都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