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存在体制性的差异,实录体史书更无法容纳体量庞大的王言。实录作为一种编年体史书,征引王言史料是必要的,与其他史料的使用是一致的。宋绶的时代,唐代王言史料存在相对丰富,坚持大诏令来源于特定史籍的观点,不仅难以成立,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2.
方誠峰 《中华文史论丛》2023,(1):137-164+403-404
賈似道行公田法是南宋末年最重要的史事之一,過去研究者皆未分析公田法倡議者、實施者的背景,尤其是思想背景。通過對相關人物的考察可知,公田法可謂賈似道利用道學門徒推行的一項事業。這説明,道學及道學家對南宋政治的影響,絶不僅僅發生在臨安朝廷,更是籠罩地方施政。在地方施政中,宋末的道學家絶非萎靡、迂緩、空虚之人,其作爲亦遠不止於教化等,更是深入到兵刑錢穀這些王朝生存的基礎,也深刻改變了南宋末年軍事財政的展開方式。  相似文献   
3.
"元祐學術"不僅體現了北宋蜀學、洛學、朔學三大學派的某些相同的經學思想,而且輻射到了文學、史學、制度等多個文化層面,是元祐黨人用來排斥"荆公新學"、廢棄熙豐新法的理論依托。紹聖以後,"元祐學術"遭致嚴厲禁錮,也成了"紹述"新黨排斥政敵的一個專門術語。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歷史過程中,卻以一種過於偏執的認同,以及簡單的二分法和柔性敍事的手段,展開了以"元祐學術"爲判斷標準的歷史敍事;並將"元祐學術"視爲宋代進入"後三代"的重要標志,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從"元祐學術"的形成與被禁,到"元祐敍事"的展開,均與朋黨之爭息息相關,典型地體現了宋代士大夫優劣雜陳、得失參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4.
邱靖嘉 《中华文史论丛》2012,(4):253-277,391
《遼史·曆象志》較爲系統地保存了公元907—1125年的朔閏記錄,其中包括一份完整的北宋曆表,在文獻學和年代學上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這些記錄的史料來源便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內容。由晚清汪曰楨開始建立、並由陳垣最終奠定的近二百年來通行曆譜,存在着兩大缺陷:一是推步依據本身存在某些漏洞,二是曆譜推算結果缺乏歷史文獻的校驗。本文在梳理《遼史·曆象志》史源的基礎之上,對晚清以來的曆譜系統作了全面的檢討。  相似文献   
5.
張帆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31-161,392
1904年後,隨着革命形勢的高漲,中國學人不約而同地在學術之外尋求道德力量以圖救亡。改良者限制"科學"概念於形下,同時改造傳統的道德之圍,以迎合進化;革命者出於精神動員的需要,完成了"科學"話語的形而上轉换;游移於革命與改良之間者,徑取西方反思現代科學的唯心主義思潮,試圖超越生存競爭中的道德困境。此一時期,中國"科學"概念正抽離出學術本身,演變成一個進化/退化的二元話語基礎,在"物質主義"和"科學主義"兩個相反向度被批判,或是被宣揚,作爲學術的"科學"反而隱而不彰。  相似文献   
6.
舉輦司馬     
孫正軍《也説〈隋書〉所記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的史源問題》(《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1期)認爲《隋書》所載梁制實以《宋書》爲基礎。其中引到《隋書·禮儀志六》有"輿輦、迹禽、前驅、由基、强弩司馬",對應的《宋書·禮志五》作"舉輦"司馬,《通典·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引文亦作"舉輦"。《隋書·食貨志》述晉世蔭客之制有"轝輦"司馬,查《晉書·食貨志》則作"舉輦"。  相似文献   
7.
黃一農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55-279,395,396
曹邦是豐潤曹氏最早入旗者之一,《浭陽曹氏族譜》記其"於崇禎二年,以各地荒亂,遂赴遼東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薦,隨本朝大兵出口……"。先前學界有稱該族人是曹雪芹的高祖振彥,但亦有對此說質疑者。經爬梳相關史料後,發現曹邦或是在正白旗旗鼓牛彔章京曹士蛟的協助下於"己巳之變"中降金,而兩人或有遠房堂兄弟之關係。又,文中亦析探此一研究結果對曹雪芹祖籍豐潤說所產生的衝擊。  相似文献   
8.
胡旭 《中华文史论丛》2011,(3):369-388,396
"飲中八仙"是天寶初期形成的文人羣體,嗜酒、狂放、風神、才藝等共同特徵,是該羣體得以形成的關鍵因素。其存在時間從天寶元年秋末到天寶三年春初,只有一年又三個月。"飲中八仙"中,除了李適之確實與李林甫有政治上的交鋒外,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賀知章、李璡、李白、崔宗之等人參與了李適之與李林甫的鬥爭。但是,"飲中八仙"的交往,使他們陷入了微妙的政治猜忌,最終被迫解體。"飲中八仙"的解體,對天寶文學的發展走向産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一,開元以來統治集團的尚文傳統在天寶時期逐漸失落。二,文人聚集方式發生了變化,天寶時期普通文人與執政的宰輔大臣之間相當疏離,他們更多散落在各地,形成大小不一、數量衆多的文學羣落。三,天寶文學的内容和題材與此前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相似文献   
9.
细说津逮楼     
中国藏书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形成了皇家、私家、书院、寺观四大藏书体系。清代私家藏书楼有500多座.其中一半以上位于江浙两省.在南京,就有过一座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津逮楼。  相似文献   
10.
王时一  潘隽 《神州》2011,(26):174+176
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界权威陈堂原先生就提出:"近世固有穴居之所,亦有巢居之类,以古代传说,穴居、巢居同时并有之。"吕思勉先生在@专文中说:"穴居多在寒地,巢居在潮热而多毒蛇猛兽之区。"项峻《始学篇》: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给也。史学家赵岐注云:"此以不溢之故,埠下已沈水中,故必巢于树上,如鸟之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