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旅游》2009,(7):52-55
位于山东微山湖古运河旁的南阳镇,是运河4大名镇之一。大运河贯通700多年间,此地的繁华达600多年,是运河著名的商埠之地,街心运河蓬帆如云,运河两岸店铺林立。小镇四面环水,小桥流水人家,青青石板路,长长门板房,幽幽小街巷,是一处独特的江北水乡。  相似文献   
2.
古运河邮政史的见证——高邮盂城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高邮市南门大街靠大运河旁的堤岸上,远远就能看到一座精致的牌坊,那就是盂城驿的人口,沿街两旁都是传统的街市,使人顿时转入昔日古代的繁华。南门大街全长约230米,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水陆交通的要冲,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商行店面鳞次栉比,市面繁荣先后达600年之久。在这条传统街市的远处,立着一座石牌坊,匾额上书“皇华”,这就是盂城驿的主要标志,位置十分显著。在皇华石牌坊前便是馆驿巷内盂城驿的大门和雄伟的鼓楼,它是整条街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悠悠594年,清江大闸巍然屹立在古运河上。  相似文献   
4.
王萌苏 《旅游纵览》2013,(7):145-146
体验旅游作为一种异于游客本身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局内-局外人理论引入无锡古运河体验旅游研究中,通过实地调研,对无锡古运河体验旅游的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文明的曙光晨过龙虬庄,我便驱车直奔扬州。大约一万年前,今天的扬州已经成陆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气候温润,物产富饶。龙虬庄、周邱墩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苏北水网地区无古文化遗址的空白,也表明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经种植水稻,产生了原始的稻作文化。西周时期,周武王灭了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因经济、政治、军事等原因开凿了大量连通自然水系的运河,在运河沿岸,也兴起了大量滨水城市,依水而兴,因水而困,城市兴衰和运河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主要研究了扬州古运河与扬州城的历史沿革过程,总结了扬州古运河的功能变迁发展。  相似文献   
7.
无锡南门,旧称望湖门。从望湖门过南长桥,沿着南长街行不远,到跨塘桥,便来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入口广场上,置有吴良镛题字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巨石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石刻。在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坊"丛桂坊",额题"运河古邑"。站在跨塘桥上向南眺望,京杭古运河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8.
陈菲  韩雪 《旅游纵览》2013,(8):158-160
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扬州是一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深入开发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弘扬扬州运河文化,将有力促进扬州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并为大运河申遗做出贡献。为此特做了关于扬州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琴 《世界遗产》2013,(4):84-87
防"黄泛"运河改道 鲁南有句名谚:"运河迢迢跨九州,转舵行船在峄州."峄州就是现在的枣庄.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唯有鲁南枣庄段呈现东西走向,河水东流,与长江、黄河相向而行.一段弯道,连接了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运道,成就了运河古镇台儿庄,让古镇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 台儿庄古运河位于台儿庄城区南部,全长3千米,是古洳河的一部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这段运河经疏浚拓宽后通漕,成为京杭运河沛县至邳州段的新河道.京杭大运河形成洳河这条东西走向的弯道而流经台儿庄,是有历史原因的.洳河开挖前,原京杭运河是从济宁沿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西侧,经徐州与黄河交汇,然后借不老河转入邳州.由于黄河改道的影响,元明时代京杭大运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黄河行运.但黄河时常泛滥,导致漕运常常受阻,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毗陵舣舟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逶迤南下,在常州城打了个弯。古城区东西南三面临水,唯北面向陆而开,弯弯的河道环绕着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如同一位母亲伸开双臂拥抱着她心爱的孩子。在城东古运河边有一个亭子,叫舣舟亭。相传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在这里停过船,后人建亭于此,以示纪念。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差往润州(今镇江)救灾赈饥,路过常州时曾在这里系舟野宿,他为此写过一首诗《除夕夜宿常州城外》:“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来常州时,此亭重修过,乾隆给舣舟亭题了“玉局风流”的匾额。“玉局”,地名,今在成都市,宋时修建有玉局观,苏轼晚年提举玉局观即此,故后人以“玉局”称苏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