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是由于在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首先发现的是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的古碑。此碑为浅褐色沙石质,半圆顶。碑身高92厘米,宽47厘米,碑阳斜阴刻“唐尧寓处”四个隶体字,字径16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下款补刻: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碑阴四周文字风化漫漶不清,中心留有大字痕迹。此碑为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原藏于村中元代时建的三官庙中。距此碑不远处,还发现有《重修寨记》残碑一通,碑序中写“口邑殊为伏羲”,“绛邑南古帝尧寓处”,“耕田凿井时作帝,唐尧遗风为此庄”,.“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该碑早于康熙五十四年重刻之“唐尧寓处”碑83年。  相似文献   
2.
距清镇市城区东偏北约十里远的清镇市青龙办事处所辖石关村(原红枫湖东门桥片区石关村),原名“中六堡”,该村寨现有六个村民组,有1600多人,400多户农家,方圆仅一华里(500米),这个位于贵阳至安顺的古驿道旁的村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村寨门口左侧有一棵数百年古树,树为大白果树,其枝叶繁茂,从不结果;右侧立一古碑,称之为“石关晓谕碑”,碑首阴刻“恩垂千古”四个大字,故称“恩垂千古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清镇县志》(第三十四章文物名胜第四部份摩崖石刻)所载:“恩垂千古碑,在东门桥石关村,砷长一点五米,宽零点捌米,清乾隆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3.
1998年在永济市虞乡镇发现一通古碑。碑石高2米,宽0.76米,厚0.16米。碑冠与碑座不存,唯碑体尚完整。发现时碑身被当作一工厂大门下水道上的铺板。经磨洗抄录,辨识标点,正面碑文尚完好无损,字迹清晰。碑阴剥必较重,依稀可辨为清虞乡县(今已并入永济市)知县强直庵减免当地摇役诸项科条,多不可识,现已被永济市博物馆收藏。笔者有缘一睹古碑,并对照拓片,细校细勘,感到碑文立意深远,弥足珍贵。这块碑题名为《虞乡县强宜庵免减差摇记》,立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是当地12位生员、监生代表农民百姓为虞乡县知县强直庵…  相似文献   
4.
黔山大地,跬步皆山。据有关部门测量,在17万平方公里贵州高原上,山地占97%,喀斯特地貌占73%。贵州各族人民,在十分艰难的自然条件下,因地制宜,利用石头创造别具一格的民族化,留下诸多珍贵遗产,堪称一部卷帙浩繁的“石头书”。笔有幸接触数以千计的摩崖、石刻资料,对其中3通古碑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5.
新疆首轮修志时,人们对《任尚碑》、《裴岑纪功碑》、《刘平国治关颂》、《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4块古碑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当地的志书都有记述,但对其刻立、内容、发现等基本情况不是很了解,对其书法、刻石艺术的重要性及价值也认识不足,故志书记述寥寥。第二轮修志应当有所改变,要在续志中设置"补遗",对前志中记述不够的事物作补充,以提高志书的使用价值和存史价值;再设置"纠误",对前志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以提高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日:  相似文献   
7.
今芳村大策直街166号卜姓住户的翠林园门前(即原观音庙旁)墙角一侧嵌有麻石古碑一块。碑高140厘米、宽80厘米、厚12厘米、阴刻楷书,面貌完整,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二十五日,为一宗历时两年(1897—1898)的外来士绅与当地乡民争夺花地花果经营管理权益而相互状告的诉讼案结。文曰:  相似文献   
8.
古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福建,至今仍保存许多历代以来的古碑,成了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9.
田芳 《文物世界》2011,(5):28-33
一、寺院修建脉络 永福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城东1公里阳渠村中。据《阳渠村志》记载,寺内原有铭载日:“古碑已失,今所存者立于隆庆之间,谓始于唐,阅旧梁则始于隋开皇二年。”后历经修建,寺内建筑保存完整,布局严谨。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公布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确定为明、清遗物。  相似文献   
10.
薛登 《成都文物》2003,(4):10-25
《成都物》2000年第1期载荣远大、刘雨茂二位学合撰之《北周王碑真伪考》(以下简称《考》),谓今存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境的省级物保护单位北周王碑,并非北周初元刻立的原碑,而是后人利用已残的两通原碑,“经续补之后重刻的”伪品。这一观点,较之笔发表在《成都物》1987年3期的《北周王碑及造像问题新探》(原稿题名《千年古碑寄伪刻》),仅怀疑和论证该碑之额题系后人伪刻,《考》的见解透辟多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