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3年3月,笔者在宁波范宅古玩市场收集到一张宁波当地的光绪癸未年金融汇票(如图)及其他借票、除票等若干张。这批票据均是在镇海被发现整理出来的,同时发现的还有清代的田契、税单等,《宁波晚报》2002年11月8日“清代税票现身范宅”曾作报道。  相似文献   
2.
淘宝大观园     
《丝绸之路》2007,(4):80-80
淘宝大观园位于兰州金城珠宝古玩城地下层,属二期拓展市场项目,超低费用高收入,租赁方式灵活多变,是集聚商气、人气的大型古玩艺术品大卖场。淘宝大观园共有经营面积2100平方米,展柜近300套,小商铺30多间。照明、通风设施良好,装修氛围舒适。经营种类有古玩杂件、字画、瓷器、藏饰、把玩、摆件、邮币卡、古籍善本、水晶玉器、翡翠玛瑙、琥珀蜜蜡、寿山名石、紫砂壶、古典家具、彩陶、青铜展品、戏曲用品、古旧相机、乐器、民俗礼品、名家雕塑等,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3.
吴雨欣  赵剑楠 《神州》2014,(13):50-52
<正>艺术品收藏始于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衍于当代,有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到今天,艺术品收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德高望重的收藏家,或是腰藏万贯的投资者,艺术品收藏开始向平民草根过渡。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寻宝》在各地巡回海选,受到地方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普遍欢迎。3月30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寻宝》特别节目《传家宝》在北京弘钰博古玩城举办北京海选专场。在海选活动现场,专家鉴定团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海选吸引了一千多名来自全  相似文献   
4.
黄浚(1880—1952年),民初杰出古玩商,字百川,号衡斋,原籍湖北江夏。光绪二年(1876年),其叔黄兴甫从湖北进京赶考,落榜后,便在琉璃厂附近的安澜营开设私塾,学生中不乏一些古董商子弟。因所见古董渐多,遂能鉴别一般文物。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兴甫在琉璃厂开尊古斋古玩铺。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笔者在上海老街古玩市场喜获一枚木雕宝苏局咸丰当五百大钱。由来自江苏泰州的古玩商小王口中获悉,此钱是他从泰州郊区乡间所收购,从同一家还收到一枚乾隆通宝大木雕钱,直径约260mm。由此,笔者认为,这两枚木雕钱,很可能是当时钱庄或当铺的装饰悬挂之物。  相似文献   
6.
缘起。南宋李易安《金石录后序》堪称“婉约派”散的杰作,而其中描绘古董、玩、碑版等“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情趣,更是我欣赏的境界,甚至认为这应当被物工作、古玩鉴赏家以及所有古代艺术品爱好奉为座右铭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春,上海五马路(今广东路)古玩市场的一些大户老板纷纷交头接耳在议论,因为他们风闻卢芹斋的上海代理商、在上海江西中路260号开设“雪耕斋玩号”的古董商、人称上海古玩业“四大金刚”之一的张雪庚,最近从北平进手了一批好东西。而这批所谓的“好东西”,其实正是包括终于出头露面的部分浑源彝器在内当年未能启运出口的一批物珍品。  相似文献   
8.
捡漏趣谈     
顾汉昌 《古今谈》2005,(3):46-47
捡漏,收藏者中的一句行话。在书画古玩交易中,卖家或看走眼,或本就不识货,把真迹当赝品,将珍珠视为鱼目来出售,碰上识货的买家,就捡了大便宜,是为捡漏。捡漏其实是捡快乐。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18日,南京《扬子晚报》报道了民间钱币收藏爱好者冯京三先生撰写的“太平天国女书文字钱”文章,首次披露他收藏了一枚刻有女书文字的太平天国雕母钱。后来这则报道引起了清华大学研究女书的专家赵丽明教授的兴趣。她专程赴南京拜访了冯先生,并了解到该女书钱币是冯先生1993年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地摊上购得的。2000年3月2日,赵丽明教授撰写了“女书最早资料———太平天国女书铜币”一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从而引起学术界对该女书钱币的广泛注意。所谓女书,原本是一种只在中国湖南省南江永、道县等个别地区农家妇女中…  相似文献   
10.
任江 《文物世界》2005,(3):70-71
“盛世收藏”,在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年代,显得格外贴切。在十多年前,人们对古玩收藏的概念,还仅限于少数人的奢侈品。如今富裕起来的民众对古玩的收藏,一发不可收。全国大大小小城镇的收藏大众、收藏组织、古玩市场、拍卖会应运而生,各种介绍收藏的书刊、杂志、鉴藏专栏、电视、网络媒体更是纷纷杀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在人们生活富裕的同时,更需要精神生活的提升,眼下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重视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们的审美情趣返璞归真,这就是古玩经济成为社会生活新宠、得以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在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