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有关孟姜女传说内容的卷子,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在唐五代时期由杞梁妻传说演变成型的重要文本证据。但敦煌写本相关内容的卷予共有9个,其中散韵相间文体的5个,全部是阙题残卷,都被校录、研究者一概拟题、称名为“孟姜女变文”,缺乏依据;通俗歌辞体裁的卷子4个,得“捣练子”10首,都被校录、研究者拟题、称名为“捣练子·孟姜女”、“孟姜女小唱”等,是以偏概全。事实上,当时的孟姜女传说,流行的是多个“版本”,就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同时并存着“杞梁妻”、“孟姜女”、“姜女”等多种。这样的“不统一”,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传承的生态原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变文中"阿"前缀旁系血亲和姻亲称谓词入手,从构词、语义、语用、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藉此呈现敦煌变文中"阿"前缀称谓词的面貌、特性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此文对敦煌本《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提出了新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变文中所提及的部族名称及风俗礼仪等描述,认为变文中的突厥实际当为回纥.论文进而通过对昭君与唐和亲回纥的咸安公主的画像、在塞外生活时间、和亲对象、祭文等线索的对比,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王昭君变文》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政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出版的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校注》对约50年的变校注学术讨论,作了相应的总结和推陈出新,而近多年来变校注讨论却大为低沉冷寂。需要在《敦煌变校注》的良好基础上,再开展热烈、扎实的学术讨论,解决存留为数尚不少的疑难。现校的《王昭君变》有20多处句或不通畅,或违事理,甚或使章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所损伤。本详作讨论,提出新见。以此试作首倡,以见变校注远未精善,尚须敦煌学界持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黄征教授和笔合作撰着的《敦煌变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受到学术界积极的评价。这部书是1992年向出版社交稿的。这些年来,笔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时发现该书有一些需要校正的地方。现条列於下,敬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8.
敦煌变文是唐代文学的新兴文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民间文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变文直接继承我国诗辞歌赋的优良文学传统,积极借鉴讲唱佛经教义的宗教文学的表现手法,多方吸取民间说唱和绘画、音乐等艺术特点,兼有文学和艺术两方面的特征,为后代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敦煌变文对凉州宝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凉州宝卷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就敦煌变文与凉州宝卷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周绍良先生在敦煌文学方面的贡献:一、对敦煌文学原始材料的钩稽和整理;二、对敦煌文学作品时代和作者的考证;三、对敦煌文学作品体制的细致考辨;四、对敦煌文学的内涵、外延及类型的探讨,尤其从传播方式入手对变文、讲经文、因缘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敦煌献自发现到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人们对其中变的研究可谓用力甚勤,在词语释义、字校勘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由于献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人们在考释、发掘词义时,仍然有一些词语未被准确地解释,在校勘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等在编纂中,本应该收录变中出现的词语而未收,也使一些词条的例证晚于唐五代。本选取敦煌变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和校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