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尹新华 《安徽史学》2018,(1):62-69,161
一战是中国较全面参与战争法公约后面临的首场重大国际战争,战争法公约也是民初北京政府因应一战时局的重要工具。在民初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发展进程中,北京政府逐步朝参战之路迈进。一战爆发前,北京政府决定补签一些战争法公约,借此平等融入国际社会和维护国家利权,这构成了其走向参战的重要背景。宣告完全中立之初,北京政府指望通过积极履行战时中立公约来避免战祸和维护利权,但强权挑战的危机为其转向参战埋下了伏笔。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上述希望彻底落空,北京政府转而趋向参战,试图借此参与战后和会。它一方面同作战规则方面的战争法公约积极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违背中立公约而朝参战迈出实质性步伐。最后,北京政府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契机,援用战争法公约正式宣战。北京政府走向参战不失其必然性和主动因应之特征,亦不乏文明和正义的色彩,而其参战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国际战争无数;士兵们如何向外国战场迈出第一步?外界人士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感,就是身临其境的士兵。也不免像是笼罩在朦胧的迷雾里。  相似文献   
3.
<正>1942年5月20日,蒋介石收到了侍从室六组的一份急件。急件称:"据国际问题研究所王生急报:6月份内如美国与德国关系仍能维持现状(美国当时尚未宣布参战),则德国将在一个半月内有对苏俄发动战争之可能。"  相似文献   
4.
故影重温     
《华夏地理》2010,(1):180-180
巧能补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动员了约850万人参战。战后,受伤的人又被动员参加工作。一份1918年的红十字会报告针对这种情况直言不讳地宣称:“在各方极大的善意支持下,残疾人在战后马上找到工作并不困难……但等到人们忘记伤兵如何致残的时候.困难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直皖矛盾激化,段祺瑞为了维持在北京政府中的地位及完成南北统一,以中国对德宣战参加一战为契机,在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下,编练了参战军(一战结束后改称边防军)。约同一时期,皖系干将徐树铮编练了西北边防军。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边防军和西北边防军均不同程度卷入。皖系战败后,两军除少数阵亡,部分被遣散外,余部被直奉瓜分,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经常在我家乡陈家河一带活动,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我年龄还小,就帮助游击队送信、站岗放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抗战结束后,在亲族的引导下,解放战争时期我报名参了军。  相似文献   
7.
1951年初,我志愿军高射炮兵第六十三师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先是驻在新成川,保卫车站和铁路线;后转至平壤附近的寺洞,保卫大同江大桥;又转至永柔,保卫即将竣工的机场。  相似文献   
8.
段祺瑞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敏 《安徽史学》2001,3(4):57-60
1917年2月,段祺瑞力主中国应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首先是基于他自己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作出的;其次是想通过参战达到缓付庚款,提高关税,举借外债,解决其政府的财政困难,雏护正常统治的目的,而非受日本影响的结果。日本对段祺瑞参战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因素,日段勾结是在内战发生后才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闲来翻阅史书时发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同盟国、轴心国两大阵营之间硝烟弥漫外,居然还有动物“参战”,还屡立战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