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9月29日,遂溪县附城乡边湾村女青年邹银在村背旧屋基地平整土地节,发现地下埋着着一带盖的阔口陶罐,里面装有一批金银器,其家人立即将这批金银器挖回家中。消息传开后,震动了全县城,次日,附城乡(当时称为区)及该乡派出所派员前往处理,虽收回一部分文  相似文献   
2.
李准(1871―1936),派名新业,亦名木,字直绳,又字志莱,号恒斋、默斋,别号任庵,四川邻水县太安乡太安里活水沟(今柑子镇桅子村)人。官至清廷闽粤南澳镇总兵、广东水师提督(一品),民国北京政府高等军事顾问,封直威将军,被誉为“中国百年来维护南海主权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孙博 《东南文化》2021,(2):127-135
南宋沉船"南海Ⅰ号"出水了大量带有墨书的瓷器,其中有7件为阿拉伯语题写,内容主要为所有者姓名及真主赞词.同时,根据其他船载文物以及动物遗存所反映出来的阿拉伯、伊斯兰特性,综合表明船上活跃着一个阿拉伯人群体.此外,通过对墨书上的阿拉伯文姓名传统以及赞词的书体及语法规范进行分析,初步可以认为船上阿拉伯人可能与埃及阿尤布王朝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研究还发现,该阿拉伯人群体应为泛海客商而非船员,同时又可再细分为居于船艏、艉楼的两小群体,其中前者的生活环境优于后者,显示出船上人群的财富等级差异.以上发现,对研究"南海Ⅰ号"的终点港、宋代的远洋贸易路线以及中埃之间的交往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屯田主事常骏出使赤土国,其行程先后经历了南海诸岛和东南亚诸国,对常骏行程学界鲜有研究。本文考证了常骏海上行程所历诸地,纠正了中外学者在有关地名研究上的“舛误”,并认为:九州石即七洲洋,今之西沙群岛;焦石山为越象山;陵伽钵拨多洲为Sa-ho岬之一岛;师子石在暹罗湾中;狼牙须国位于马来半岛北部;鸡笼岛即吉兰丹;赤土国都僧祗城即新加坡岛。通过以上考证,更加丰富了南海史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汉初 《岭南文史》2015,(2):46-51,61
潮汕地处祖国南海之滨,古属"蛮荒"之区。长期聚居在这里的潮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疫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民间祖传手抄中医秘方。研究和挖掘这些秘方,对于弘扬祖国中医药宝贵文化遗产,促进中医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建设中医药强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潮汕民间祖传手抄中医秘方,不少系传世孤本,很有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类:(1)潮汕著名老中医的"医案"。(2)潮汕老中医的验方集录、见  相似文献   
6.
王元林先生的《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广州南海神庙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作者近年来在海洋文化、沿海港口和  相似文献   
7.
十年磨一剑,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在“南海Ⅰ号”发现之后的十余年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水下考古设备还是水下考古人员专业都具备了进行近海海域大型考古发掘的能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文物局更是积极推进“南海Ⅰ号”水下考古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间人类在同自然的抗争中,并非是无往不胜的,付出重大牺牲代价后,在海洋中遗留了大量的痕迹——沉船。这些沉船分别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文明,探索研究内中的奥秘,是解决诸多古代问题锁匙之一。中国的近海海域是连接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800多年前的一天,一艘宋代货船行至南海,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沉没,这就是“南海I号”。这艘沉船让宋代饮食文化的繁盛和铁锅的发展浮出了时光之海。考古队员在早期的水下探摸中,最先触碰到的器物之一,便是水底沉船货舱顶上的铁锅。在2014年、2015年遗址整体发掘中,“南海Ⅰ号”沉船遗址总共清理了一百多吨铁器,其中铁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度全国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的学员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实习期间,在拆解一块凝结物的过程中,清理出了胶结在一起的四口铁锅,中间和口沿处还夹杂着几片瓷片。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与广州打捞局在南海川山群岛附近海域搜寻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林斯堡”号(Rimsberg)时,意外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1989年,该沉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南海Ⅰ号”的水下考古工作,按性质、任务、时间大致可分为早期发现阶段(1987-1989)-前期水下考古调查阶段(1999-2004)-整体打捞阶段(2002-2007)-“水晶宫”内试发掘(2009、2011)-水晶宫内全面保护发掘(2013年后至今)等不同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