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高窟第257、259窟是北魏时期重要洞窟。为从科学角度探究两窟壁画彩塑艺术特色和发展过程,本文综合运用超景深显微镜等原位无损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其壁画彩塑制作工艺与材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画彩塑底色层分为红色与白色两类;第257窟颜料包括生石膏、滑石、红土、朱砂、昆虫来源的蒽醌类染料、氯铜矿、青金石、靛蓝及炭黑,第259窟颜料包括滑石、蛇纹石、红土、蓝铜矿以及伴生有蓝铜矿的氯铜矿。分析结果从时空两方面阐释了两窟绘画材料的传承与衍变,可为石窟考古、艺术史研究以及保护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2020年,甘肃泾川新发现3件北朝造像碑,造像大量装饰细密衣纹。细密衣纹是陕西关中地区及其附近以及甘肃东部地区佛教石刻造像的地方风格,泾川县有10件细密衣纹造像,其中4件纪年明确,结合附近地区发现的该类纪年造像,能够建立年代学框架,依据造像形制、造像题材和特征可将这批造像分为三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相关人员也进行了文化内容的制作试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一些人将目光聚焦在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在对现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及人们的习惯。天梯山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称,历史悠久,其壁画研究价值极高。它是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待开发。文章就以天梯山石窟的北魏壁画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从天梯山石窟的现存壁画中了解以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为代表的北魏壁画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结合大量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给从事艺术方面的、想了解北魏壁画的人员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晋末年,经过桓玄之乱和刘裕篡权之后,有一定影响力的晋宗室已消亡殆尽,剩下的在反抗失败后都逃往他国避难,其中一部分逃往南燕,一部分逃往后秦。这两个国家被刘裕灭后,司马氏又归降了北魏。《魏书》中大部分司马氏人物的入魏时间可梳理清楚,但仍有几人存疑。文章以《魏书》为主要参照,以《资治通鉴》《北史》等史书为侧面佐证,探究司马氏人物入魏时间以及其后裔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5.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11):32-51+147-148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良侯店石窟有大窟(第1窟)一所、小窟(第2、第3窟)二所及摩崖造像若干。大窟约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至太和十年(486)改制之前,下限可至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之前。大窟外的三所小龛也大约雕刻于5世纪下半叶。窟内有坐佛六尊,为表现过去世的六佛,其造像风格和北魏首都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第一、二期相似,主要受印度与中亚风格的影响。大窟形制具有独特之处,留有现存最早的规整倒凹字形坛,为研究山西地区北魏中期石窟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但因资料的缺乏,其渊源还有待研究。第2窟约开凿在7世纪下半叶,为唐代流行的倒凹字形佛坛窟,其形制与造像风格受到长安与洛阳的影响。第3窟约是北齐作品。  相似文献   
6.
北魏《高道悦墓志铭》于1969年出土于德州市,现存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因志主高道悦身世显赫、事迹显著,加之墓志字体古朴厚重,笔意苍劲有力,出土后便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综合考析了志主的家族世系、仕宦经历、家族墓地等相关情况,并对高道悦的死因作了深入的分析。此墓志是研究北魏孝文帝时期政治、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拍成电影后,藏之深山的古刹一夜爆红。而由王立平作词、作曲,郑绪岚演唱的电影插曲,更是为其锦上添花: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一时间,红男绿女心旌摇荡,莫不争先恐后,向而往之。不过,实际成行则是《少林寺》上映20多年之后的事了。少林寺位于嵩山西麓,与古都洛阳隔山相望,始建于公元495年,由笃信佛教的北魏孝文帝(龙  相似文献   
8.
平凉地处陇东地区,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北魏时期佛教文化发达,佛教石窟和石刻造像丰富。尤其是孝文帝迁都以前的佛教石刻造像,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和了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廊坊市永清县支各庄发现北魏石造像一躯,为青石质,正面浮雕一佛二菩萨一铺三尊造像,背面下部发愿文有"太和十一年"纪年,是研究廊坊乃至河北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以及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对河北地区影响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北魏六镇起义被镇压,参与起义的二十万“饥民”被迁徙、分散到冀、定、瀛三州就食,引发了随后的河北大起义。河北一直以来是北魏王朝物资与战略的储备基地,献文帝曾将沃野、统万叛民安置在这里,取得了“弭乱”的效果,但当北魏末期统治者面临相似的状况时,却适得其反。究其原因,这与北魏后期政治形势及河北地区“消化”叛乱的能力衰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