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北凉三窟为中心,从佛教义学及禅法等方面,结合北凉涅槃思想演伸出的法身观和净土观,及北凉佛教所偏重的弥勒系信仰,并以此三窟之莲花化生、莲池世界等背景造像,来探讨敦煌早期净土思想之表现,希望能掌握隋唐以前敦煌净土思想之源流与发展脉络,以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之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探讨吐鲁番出土《北凉神玺三年(399)仓曹贷粮文书》。这是目前所知吐鲁番出土段氏北凉统治高昌时期较早的,也是仅有的一件汉文非佛经文书。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进行疏理,并对年号、文书类型、内容、格式进行了分析。该文书反映出段氏北凉统治已达高昌、文书属官府公文《符》、实行了的"常平仓"制度、郡县属官制度相当完备等情况。该文书对研究段氏北凉的职官、经济、文化制度、统治高昌和经营西域等方面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旭峰 《丝绸之路》2010,(10):15-16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逊本人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柯英 《丝绸之路》2008,(5):56-58
踏上盛极一时的北凉故郡骆驼城,站在残存的角墩上四顾茫茫,曾经的繁华烟消云逝,2000年时光的残垣断壁,仿佛晾晒在茫茫黄沙中的几根筋骨。北凉故郡昔日的风光早已被西风吹瘦,被烈日蒸发,驼铃丁当,角鼓铿锵,车水马龙,  相似文献   
5.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4,(10):46-47
佛教文化的传播是沿丝绸之路循序东进的。我国东汉至魏晋时期开始有了佛的形象。十六国时期,北凉的统治阶层大兴佛法,不论是出土文物还是实物遗存,都说明佛教造像、塔寺是随着佛教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播而来。本文结合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高善穆石造像塔资料,揭示了北凉时期佛教文化逐渐东传的梵迹。高善穆石造像塔是丝绸之路上北凉时期佛教文化辉煌的印证。  相似文献   
6.
阚驷是十六国时期北方名学,但因史书记载简略,所以后人知之甚少。本钩沉索隐,认为其生年大约在375年至382年之间,卒年大约在444年后不久。阚驷博通经史,主要作有《王朗易传注》和《十三州志》。《王朗易传注》有重义理的今经学倾向。《十三州志》是一部以两汉版图为基础,涵盖全国疆域,属于总志类性质的地理作.受到后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金申 《中原文物》2005,(2):85-90
山东博兴出土的带有北魏太和年款和制作地点的金铜观音立像甚为重要,这为这类小铜像树立了可靠的断代标尺.本文依据此像和国内外现藏的同样式观音像探讨了这类形式立像的起源、地域分布及样式异同并论及了此后这类像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探讨吐鲁番出土《北凉神玺三年(399)仓曹贷粮文书》。这是目前所知吐鲁番出土段氏北凉统治高昌时期较早的,也是仅有的一件汉文非佛经文书。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进行疏理,并对年号、文书类型、内容、格式进行了分析。该文书反映出段氏北凉统治已达高昌、文书属官府公文《符》、实行了的"常平仓"制度、郡县属官制度相当完备等情况。该文书对研究段氏北凉的职官、经济、文化制度、统治高昌和经营西域等方面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娜  汪旻 《丝绸之路》2010,(22):26-28
金塔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一部分,因地理位置偏僻、对外开放不够等原因,没有太多具体资料可寻,但其却具有重要的石窟研究价值。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对金塔寺石窟的造型特点及历史背景作了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就其形制、塑像特点等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彭建兵 《敦煌学辑刊》2009,4(4):140-146
本文主要从石塔供养人及其发愿目的、石塔修造者、佛教结社、石塔存放处所等方面来考察敦煌杂密信仰的民间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北凉时期,杂密信仰在敦煌民间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