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高文 《成都文物》2008,(2):37-40
历书,又称“历日”、“宪书”、“通书”等,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自先秦以来,它就对民间社会生活起着强势的范导作用,被称为民间社会实用文化的一种权威解释文本。  相似文献   
2.
马文大 《收藏家》2002,(12):55-58
元代版刻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民族空前大融合、疆域最为广阔的基础上展开的。其宗教经籍的刻印、活字印刷术和彩色套版印刷技术的实践等版刻活动,不仅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和特色,同时,对明清的版刻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元代宗教经籍的刊刻十分兴盛,  相似文献   
3.
傅二石 《收藏家》2004,(10):61-61
傅抱石有三方自刻印章:“其命唯新”、“踪迹大化”、“代山川而言也”,这是他终身不渝的信条。《茅山雄姿》一画所展现的恰恰就是新、是真、是美。1965年初夏傅抱石应邀赴位于南京市东南的40公里外的茅山写生。茅山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根据地,山区的特殊地形使日寇始终未能完全将其占领。50年代以后这里逐渐形成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傅抱石来到这里,抚今追昔,画家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4.
陈桂茂 《古今谈》2005,(1):47-49
宋代的杭州,是全国出版印刷的中心,因为刻印俱精,纸墨优良,北宋时期国子监所刊行的许多重要典籍,如经书、史书和医书均下杭州刻印。南宋建都临安,国子监在杭刊刻的书版达二十余万,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及各府、州、县也都曾大量刻书;除官刻外,书坊和私宅刻书也十分兴盛。宋代三百六十多年间,杭州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冠盖全国,获得了“今天下印书,杭州为上”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清代后期颇有成就的校勘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钱泰吉的生平经历,从记录其读书、治学、考订和校雠实践的三卷本读书笔记《曝书杂记》入手分析,具体阐述他在校勘、版本、经学文献考订、地方文献著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并认为其著述中所反映的一些关于藏书、校勘和刊刻工作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的文献学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公序本系统 宋代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国语>曾被多次刊刻印行,而多属公序本系统,今天已知存世的五部宋刻<国语>[1]均为此一系统,故公序本刊刻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公序本,乃因宋庠(字公序)有<国语>校正本而得名.宋庠(996-1066),安州安陆人,天圣二年与弟宋祁同举进士.皇祐占中,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迁工部尚书,再迁兵部尚书.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封莒国公,改封郯国公.其人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卒谥元献.事具<宋史>本传.  相似文献   
7.
金溪刻书     
本文对江南书乡江西省金溪县古代雕版印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求赣版的代表"金溪书"的面目与脉络得以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印风臆说     
<正>什么是印风?笔者以为印风是篆刻印章的外在式样所呈现的风格特征,所体现作者的情绪、个性及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当下中国篆刻艺坛印风各异、流派纷呈。古典印风、秦汉印风、现代印风、当代印风、写意印风、工稳印风、流行印风……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9.
吴万平 《江淮文史》2006,4(1):95-101
初见《还轩词》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部。在满是霉味的故纸堆里,意外看到一本手工刻印和装订的当代人的词集《还轩词》。作者是两年前才逝去的、我缘悭一面的古籍部同仁、扬州女词人丁宁。《还轩词》是丁宁的自选集,按年代分为4卷共204阕。  相似文献   
10.
桑良之 《江淮文史》2005,(1):170-176
徽州人鲍廷博(字以,号渌饮)是清朝名的藏书家,在《四库全书》编纂活动中,他献书600多种,受到乾隆皇帝嘉奖。他刻印的《知不足斋丛书》,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鲍廷博在聚书、刻书、保存与传播献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