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史月刊》2013,(12):68-69
苏轼平时就喜欢与歌妓开玩笑,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第10卷就载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苏轼在钱塘时,有两位歌妓要求脱籍从良,这本是好事,苏轼当时也正大权在握,暂时代理知州职务(因知州正值出差),对两位歌妓的请求,苏轼的判词却仍然是善谑多才:一位歌妓因“人老珠黄”,没什么太多的观赏价值,就称之为“九尾野狐”,随你的心愿从良就便;而另一位则因色艺俱佳,  相似文献   
2.
1968年严冬,国歌的词作田汉先生含冤病逝。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他的遗物只有一副眼镜和几件衣服。临终前,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事后才通知他的儿子田大畏,而这位27岁的年轻人却吓得连骨灰都不敢去取,因为通报消息对田汉的判词是:“罪大恶极!”尽管“革”之初,田大畏迫于政治高压也参与过对父亲的批判,但仍被视为“田汉的孝子贤孙”而受人白眼。  相似文献   
3.
随手翻翻古代的判决书,发现其中一些判词既不陈述案情事实,也不援引法律条文,只有老百姓一看就懂的简短结论。而判词的用语也是语锋机巧、精彩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4.
杨晨 《神州》2011,(6):64-67
郑板桥(1693一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书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经历,为世人所广泛关注;他诗、书、画"三绝"  相似文献   
5.
潘春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3):149-157+243-244
清代河西走廊“乌牛坝水案”中,官方在判词与实断之间采取折中之术,一方面在言辞中斥责乌牛坝之强抢,并对其进行惩戒,却在实际裁断中不断对其让步;另一方面,官府在判词中对高头坝予以怜悯与称赞,却在实际审理中牺牲其利益。判词与实断之间的矛盾,实则源于官府在地方治理中对完纳国赋与息讼宁人的综合考量。官府在公开判词与实际裁断之间寻求平衡,以维系各渠坝之间的利益均衡,反映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