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洪梅 《神州》2014,(6):186-186
在时代的发展下,信息技术,网络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走向创新,走向改革。而作为一名从事初中历史教育的工作者,今天要针对初中历史课的教育方式就新型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2.
姜兴 《神州》2014,(11):193-193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文化逐步进步,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精神文明’‘价值观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众的思维、精神、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单一、封闭的状态逐步向多元、开放形式转变,因此,协调好新旧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教育教学,作为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义不容辞,担负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受该门学科多样性影响及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影响,多数学生降低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对此需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异步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探究该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4.
来翠娟 《神州》2012,(4):121-12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欣赏音乐能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在历史教学中适当注重音乐欣赏,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其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就具有特殊的效果,历史教学也就达到了趣味性、知识性、能力性、思想性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袁旭丽 《神州》2012,(10):176-176
当前,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记增 《神州》2012,(13):208-208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恩、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柴志强 《神州》2012,(19):174-174
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探究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王鹏 《神州》2012,(22):289-289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课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承文明、人文教化的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驿站。”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陈昌华 《神州》2011,(7S):66-66
体验是指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作为活动过程的体验,强调情景创设与亲历过程。体验产生情感,强调主体在实践上亲身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会明 《神州》2011,(8S):75-75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把主要的知识讲一下,让学生去读去背。老师讲的少,学生读的时间多,这样时间一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好。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弊端,开始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注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