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根本要求,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学生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戴友俊  马俊 《神州》2011,(1):65-65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普及,生产力的提高,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实践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哪里来?笔者以为,学校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摇篮。特别是初中学习阶段,物理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为,作为教育者,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初中物理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等方面的操作能力与运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彦林  李伟 《攀登》2009,28(3):15-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继承和超越,这是以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为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发展模式由模仿型到创新型的根本性转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贺开荣 《神州》2012,(19):344-344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人类天赋能超越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新能力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李爱花 《神州》2012,(27):154-154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由此可知,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自新课改以来,  相似文献   
6.
夏治国 《神州》2011,(7S):105-105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秀梅 《神州》2011,(7X):194-195
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对此也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公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共同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曾说过:  相似文献   
8.
王建新 《沧桑》2013,(2):97-10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本文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重大意义;按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立明 《神州》2013,(15):96-96
教育是一门塑造人的综合艺术,要实现这门综合艺术的效益最大化,其基石和引擎就是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飞跃?根据笔者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相当重要。1.终身学习的坚定理念社会快速变化,知识迅速裂变,科学不断飞跃,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凭什么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这就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创新,考古学也要创新。下面就有关考古学创新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抛砖引玉,和朋友们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