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2010、202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新疆哈密市和巴里坤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先后三次对新疆巴里坤县八墙子岩画进行了调查,发现并记录了数量丰富、特色鲜明的岩画。从该地点近二百块刻画岩石中挑选出30个典型画面进行分层、分幅分析和分类统计,认为该地点岩画题材多样、刻画生动,多描绘动物群落、动物捕食、狩猎、战争等场景。可分为四期,不同时期岩画的数量、风格、内容皆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认识东天山地区史前聚落组成与文化互动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2.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但是这种层层管理的"统府三分格局",到高宗乾封二年发生突变,随着邕府和容府的建立,原统府消失,遂形成并立的"五府格局"。可是,最迟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在此前后,岭南选补使、岭南按察使、岭南采访使等陆续出现,在人事、监察、民政等领域,对岭南道全境实施管辖权。因此,"盛唐"的岭南道,表现出明显的"归一"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元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较多成果问世,成绩斐然,今综合考察相关成果,发现其多从元代科举制度的兴废原因、科举考试的内容及其特点、科举制度对士人等群体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元杂剧等文学题材的影响。我们认为分区、分期及家族性的个案研究,对其影响从社会角度综合性考察,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是未来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
赖少波 《广西地方志》2007,(5):12-17,47
建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创新工作思路,在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有益尝试。对市志各分志志稿评审的前提条件、步骤要求、评审方式和评审标准等方面提出初步的看法,积极推进分志志稿评审工作,更具体、更有效地指导市志各分志的编纂工作,把编纂问题解决在评审过程中,把编纂规范贯彻在评审过程中。同时,制定试行了具体的评审项目、评分等次、评审等级和量化评分标准。在建立和完善地方志书编纂质量体系上作一点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谢春晖 《上海地方志》2023,(1):67-75+94
明代松江府青浦县的置废、复立过程,以及复县后的治理问题,都显示分县无法解决逋赋问题。即便如此,分县在此之后仍然是调节赋役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明末金山卫改县的议论,以及清初娄县的分立,均显示分县的这一用意。最终,分县反而加重了政区内部以及同级政区间赋役负担不均的情形,引发进一步的赋役改革。在梳理上述分县议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察知分县的直接动力来自地方官完纳税粮的压力,而地方士人出于对分县导致赋役不均的了解,往往发出拒绝分县的声音。此中体现了国家收取财赋与地方赋役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界线和幅员是政区的重要地理要素。清朝共有203个县级政区发生过析分,析分后大多是新设县级政区,也有少量增置直隶厅的情况。随着县级政区析分、裁并增多,聚落点、柳条边等人文地理要素成为政区“分疆画界”的重要依据。清代县界调整较为密集的区域为奉天、苏南、陕南、川东、闽粤交界处等地,这些区域增设县级政区较多,体现了清代的地域开发进程。“分疆画界”作为清朝均衡地方治理的行政手段,在治乱理正、基层治理与应对边疆危机等因素推动下运作和演变。县界的空间形态总体上是在依照自然“山川形便”形塑合理的幅员、调节与行政中心的距离等综合设计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毛予菲 《环球人物》2020,(4):99-101
眼前的邱志杰有些出乎《环球人物》记者的意料,不留长发不戴配饰,不穿风衣不戴渔夫帽--当代艺术家的标配一个没有。他把头发剃得短短的,露出大脑口,穿一身灰色休闲衣,捧着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端正地坐在沙发里侃侃而谈。他向记者展示着他所关注的当代实验艺术作品:永远爬不到山顶的动态小人模型、不规则闪烁的“love”字母LED灯、被转换成颜色的数字密码输入器……相比这些标新立异、令普通人费解的先锋艺术,邱志杰本人则少了些特立独行,多了些亲切热情。  相似文献   
8.
季爱民 《文物》2020,(2):59-65
《唐东都大圣善寺山门院故开法大德先藏大师塔铭》(以下简称《先藏禅师塔铭》)石刻2002年出土于嵩山嵩岳寺塔东侧半山坡,石刻所属墓塔原位应在此处[1],但今不存。石刻现存于登封历史博物馆。文字由温雅于唐元和三年(808年)撰书,记述先藏禅师(724~797年)的师承关系、求法与传法经历及归葬地等内容(图一)。该石刻此前见诸报道与文章,主要为介绍石刻形制、铭文字体、行款、出土和收藏情况以及简述先藏生平等[2]。本文将首次刊布塔铭拓片(图二)[3],抄录全文,并在此基础上考证相关史事,借此观察中唐时期北宗禅在洛阳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李雯雯 《收藏家》2016,(8):61-64
在佛教艺术中,许多佛像和菩萨像都具有沉思冥想的神态,具有超越现实生活中凡人形象,佛陀的"三十二好"特征美化和夸大,无比殊胜,但在丝路石窟的遗存中,可以见到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另外一种造像样式,他脸颊消瘦,身体瘦骨如骷髅,脖项的筋腱和喉头、锁骨等都刻划得极富写实,看起来十分震撼。这种形象称为释迦菩萨苦行像,也称为饿佛(图1)。  相似文献   
10.
正说课是用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近几年教育界盛行说课,说课频繁用于教师招聘、学科活动等,对于刚从学校走出的大学生,她们想从事教育职业,就得参加面试(说课)考试,但什么是说课,说课要说什么内容,要怎么说,要注意什么,她们都有太多的迷茫,从事教研工作十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仅就上面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创建形状补间动画》一课为例谈点认识和看法。希望能对她们有所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