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本良 《百年潮》2006,(2):28-32
1984年,李先念受命出访罗马尼亚,参加罗马尼亚国庆40周年庆典,这是他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我作为翻译,有幸参与和目睹了这位领导人的出访,领略了他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刘会军 《民国档案》2005,38(3):113-11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和支持,争取同盟抗战而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除了正常的以政府的名义与其它国家进行直接的交往之外,还采取了几种特殊的外交活动形式。这就是外交斡旋和信息交流来促成国际互动;利用社会团体和私人出访的方式争取外援;通过广泛的国际宣传赢得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这些方式是正规外交活动的补充,从而使当时中国的抗战外交搞得有声有色,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易非 《炎黄春秋》2009,(3):84-85
今年8月24日,我从报上看到我们尊敬的革命老前辈萧克将军逝世的噩耗,心中十分悲痛。  相似文献   
4.
1937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以国民政府特使的名义,参加英国新君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并顺道访问欧美各国,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孔祥熙此次出访是抗战前夕中国政府争取西方援助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吸收外资,配合国内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在暗中购买军火,争取外援,从而为中国政府在即将爆发的对日抗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7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在访问英国后曾语出惊人:“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为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清政府和明治政府先后首次派出大型官方使团出访欧美,时间均长达一两年。本文将从两个使团出访的结果和影响方面比较岩仓使团和蒲安臣使团的出访异同。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倾注毕生心血,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赏。然而,陶行知不仅是一个教育家,还是一位爱国者,在中华民族面临日寇侵略的危急时刻,陶行知为了联合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国内抗日战争,促进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大联合,毅然自筹经费,出访欧美28个国家和地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其中,陶行知在加拿大的一段访问经历,是他国外之行的一段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加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美9天,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次出访活动中,邓小平就美国关注的“台湾问题”发表了谈话。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谈话竞然通过话筒同时外传……  相似文献   
9.
滕久昕 《百年潮》2013,(1):14-16
出访苏联,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以来毛泽东的一个夙愿。只是由于国内军事、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访苏行程几经变化,一再推迟,直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汪爱枝曾被誉为“鄂西北一枝花”,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1976年曾被毛泽东圈名代表“板车剧团”出访过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