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置中的坡度和高程因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遗址的坡度(7°以下)和高程(650m以下)数值均相对较小;遗址与水系间联系明显,冶铁遗址主要集中在河流交汇处,方便冶炼过程及相关活动水源的供应;而随着冶炉容积(即冶铁产量)的增加,小范围内的冶铁遗址选择,并未以铁矿资源距离就近为最佳选取原则,表明了人类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2.
努尔哈赤起兵后所兴办的冶铁、炒金炼银及烧造业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金政权的建立及军事力量的迅猛崛起提供了保障.本文对这些遗址的考证,补白了清前史研究中一直悬而未解的课题,并为此后的专题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冶铁业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八闽通志》的作者在“食货志”序言中说:“民惟邦本,而食货则所以养其生、资其用者也。闽地负山滨海,平衍膏腴之壤少,而崎岖硗确之地多,民之食,出于土田,而尤仰给于水利;民之货,出于物产,而尤取资于坑冶。凡是数者,非独民赖以生,而土贡财赋亦由是而出焉。”《八闽通志》的刊行,正是明代中叶,由此可知,明代前期矿冶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用现代话来说,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矿冶业是福建国民经济的主导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拟探讨明代冶铁业的有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勃 《新疆钱币》2010,(2):F0004-F0004
可可沙炼铁遗址位于库车县阿格乡苏博依村西北约500米处,又名“克克萨依冶炼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约130米。地表遍布一层黑色炼渣,同时可见大量陶吹管、陶片及磨盘残块等,堆积最厚达3米。该遗址是汉代龟兹地区的重要冶铁遗址,对研究古代龟兹地区冶炼技术及工艺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斯里兰卡的冶铁考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斯里兰卡20世纪80年代以来冶铁考古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古代斯里兰卡的铁产品主要是块炼铁和高碳钢,冶铁技术主要有阿腊口腊瓦瓦的自然通风竖炉和以季风为鼓风动力的撒马纳腊瓦瓦开放性矮炉两种,可能与缅甸的自然通风竖炉、日本的踏踏拉以及西非的多哥兰地区抽风式竖炉存在某些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经济村古代炼铁遗址的考察情况。通过碳-14测年确认其遗址年代公元535~635年,不早于南北朝-隋唐时期,不晚于元代,通过对炼铁渣分析,发现该遗址以木炭为主要燃料,在冶炼过程中添加了碳酸钙等作为助溶剂,炼铁渣中铁含量比较低,冶炼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7.
汤超 《江汉考古》2019,(2):75-80,90
冶铁业由官营与私营两部分组成。官营冶铁业可分为内史与少府两个体系:内史下设地方铁官,主要负责生产农具和工具,由官府分配或出借,也生产一些生活用具,由铁市官出售盈利;少府铁官主要为王室提供铁兵器等。私营冶铁业在秦统一过程中被纳入其手工业体系,促进了秦冶铁业的发展。秦统治者始终保持官营冶铁业的主导地位,对冶铁原料、劳动力、成品和废旧铁器都实行严密的管控。  相似文献   
8.
曾宇  刘芳 《四川文物》2020,(2):114-118
2019年11月,"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邛崃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学者,就中国西北与西南、中亚、东南亚地区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临邛汉代冶铁实验考古现场就汉代冶铁和炒钢的技术与工艺、考古遗迹与各个生产环节的对应关系、出土冶铸遗物的科技检测分析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亚洲大陆冶金考古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临邛冶铁实验考古也为今后冶金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
曹迎春 《文物春秋》2012,(5):11-14,25
中山国铸铁炉边发现的骨料,不是为铸铁增加含磷量或用作燃料,而应该是用来降低冶炼熔点的熔剂。中山王墓出土的木皮铁杖与《吕氏春秋》所载铁杖虽同名为"殳",但用途各异,一为步战之兵、礼仪之器,一为车战之兵、实战之器。中山国的半倒焰式馒头形陶窑并非独创,而是战国时期陶窑的流行式样。灵寿城出土的炊器陶在燕国考古中也有发现,并非中山所特有,另一种炊器陶则更具中山国特色。中山国的货币存在仿铸现象,但非民间仿铸,而应该是官方仿铸。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已有学者对中国钢铁技术起源问题进行讨论,5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对出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研究,已初步掌握了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面貌。但是,对于冶铁技术起源的年代众说纷纭,有夏代及夏代以前起源、商代起源、西周和春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