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会飞的猪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命门。钢厂养猪煤企杀猪,中国经济低迷、基础行业产能全面过剩水落石出。不约而同,产能过剩行业将目光聚焦于猪。  相似文献   
2.
老舍趣事     
陈勇 《文史月刊》2011,(10):25-25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抗战时在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给小猪吃药、发汗,又专程探病,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农村旅游,最常见的是猪圈几乎都贴一张写有“六畜兴旺”之类的红色联纸。台湾农家人十分重视养猪,这与传统的中华文化有关。猪,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汉字的“家”上下结构,象形文字的写法上面很像蒙古包,意为房子。下面则是猪(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凡有家就要养猪的习俗。台湾人重视养猪,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养猪可以解决家庭中的剩饭残羹,农村养猪人家喜用泔水喂猪,认为泔水是喂猪的廉价好饲料;二是养猪相当于一个小银行,是一笔积累,许多家庭娶媳妇、建新房或办大事,靠韵就是逐年卖猪积攒下来的钱;三是养猪可以解决劳动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2,(5):94-94
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开始显现,经济形势日趋恶化。但是,一“左”到底的柯庆施仍坚持认为困难并不大,形势仍然是好的。1961年,安徽部分地区农民渴望种上“责任田”,实行责任制。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向柯庆施汇报,柯的态度暖昧,说这个办法不要推广,可以试验。可当后来上面对包产到户持否定态度时,柯庆施就在会上发言说:现在看,单干不行,这个方向必须批判。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奉节县(原四川省奉节县)南岸有个叫茅草坝的地方,“文革”时改名叫茅草坝林场。这茅草坝林场有个养猪能手叫王少桃。可是在那政治挂帅的年月里,猪养得再好又怎么样呢?既不能提拔,又出不了名,连的小旗一晃,又听旁边的人一阵惊呼:“快打,快打!”王少桃心一紧,来不及多想,一扣扳机,“砰”的一声,子弹出了膛。  相似文献   
6.
颜竹 《华夏地理》2007,(2):30-49
肥猪拱门,猪年大吉。在中国,一向被视为愚笨、懒惰、肮脏的猪也意味着家庭、财运、吉祥。从早期的猪图腾到绵延流传的民间猪文化,从传统的养猪致富到新兴的养猪为宠,猪与人类,特别与中国人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密不可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猪年话猪     
《文史博览》2007,(4):32-33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唐朝洪州人养猪致富,遂称猪为“乌金”。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不含任何贬义。如:“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事”的甲骨文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