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距离县城大约70公里,与宁都、予都县交界。现有人口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曾、廖两姓各据一方,中间有天然的界限,互不相犯。兴国县,“以宋太平兴国七年所置得名。”兴国自古风俗“昔号剧盛,民皆挟气尚斗,风声习气大率刚劲俭朴,任气喜争。”“人物伉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利义动。”在古代,三僚属于兴国县衣锦乡。衣锦乡“去县最远,素号难治”,“僻远梗化”。“梅窖洞,距县辽远,自古难治。其山则嵯峨,其俗则椎鲁,其人则跳梁,其粮则逋负,若绳之以法,鲜有不颠踬酿祸者。”三僚僻处兴国一隅,民风自古剽悍,最难治理,历来是官员教化难以企及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邱长福 《文史月刊》2004,(12):32-33
“英国、美国不如兴国”。苏区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兴国县可谓情有独钟,从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军赣南到红军离开苏区长征,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毛泽东五进兴国县,他走村串户,搞调查、察民情,指导兴国革命,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八十年来,人民解放军两次实行军衔制。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那时江西省兴国县是著名的将军县(授予兴国籍军人少将以上军衔的  相似文献   
4.
晏亦华 《南方文物》2012,(4):115-117
1930年10月下旬,毛泽东在江西新余罗坊镇找兴国县永丰区的八个农民,就旧有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土地分配、苏维埃政权、农村军事化等问题,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次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毛泽东抽出时间将调研素材整理成了一篇长达4万余字,具有重要价值的《兴国调查》。毛泽东通过兴国调查,获得了宝贵的  相似文献   
5.
吴法宪(1915—2004),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乡大安村人。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政委、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他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并判刑。下面讲述的是他从军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  相似文献   
6.
张鑫福 《神州》2012,(29):168-168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县公安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支部和全局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兴国县森林公安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治建警、业务立警、从严治警,积极探索新时期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经、新方法,形成了“政治素质同步履职能力,党建工作促进林业执法”的党建工作思路,确保了党员民警思想统一,党员队伍坚强有力,确保了森林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2009年被评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省严打整治先进单位,2011年1—8月全年案件办理、清网追逃、各项工作均列全市前茅,全局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在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里,真诚守望丈夫67载的红军遗孀池煜华,带着对丈夫深情的眷恋走完了95岁的人生历程。这一真实、凄婉的故事曾被多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如今又读了《党的高级领导人李才莲遇害之谜》一文,在敬仰烈士的同时,对其身后忠贞坚强伟大的女性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8.
<正>邱会作是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上密村人,1929年14岁时就参加红军,两年后毕业于瑞金工农红军学校特科团供给队,在红军总供给部任机要统计员,曾跟随毛泽东、周恩来长征。1940  相似文献   
9.
赖福荣 《百年潮》2008,(11):50-55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0.
革命老区江西省兴国县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区模范县”。全县共有长征老干部500人,培养造就了肖华、陈奇涵等54位共和国将军,被人们誉为“将军县”。其中少将毛会义、魏洪亮的战斗事迹被当作原型搬上了新中国的银幕,少将谢立全吹号时的勃发英姿更随《西行漫记》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