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棠 《收藏家》2014,(1):29-30
2013年12月7日“‘南北两兰亭’——启功、潘主兰书画展”在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将举行开幕仪式,并首发《启功、潘主兰书画作品集》,随后还将出版潘主兰艺术研究会会刊《素心“‘南北两兰亭’——启功、潘主兰书画展”特辑》。展览展出启功、潘主兰二位先生书画作品各50件,直面探得两先生之艺术底蕴。  相似文献   
2.
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松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帖》鉴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帖》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帖》多属俞松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帖的流传鉴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亭帖》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帖"。此外,俞松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鉴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序帖》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目的为重新对元代初期之书画鉴赏家及收藏家汤生平之考证及与其同时文人往来之情形。因此,本文除了藉用地方志、文集、诗集及书画题跋等为佐证之外,同时也将汤父亲汤炳龙之背景,与其他宋末元初文人、画家之交往,及对汤仕途之影响作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之结论则定汤约生于1250年代中期,而卒于1310年代中期;乃确定汤活跃于元代初期,且旅居杭州多年,最后移居且卒于北京。汤撰有二书,现仅存《画鉴》一书。此书对了解元初绘画发展及收藏品味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吉亭和胡兰亭是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名的中国籍牧师,二人早年就读于武昌华书院,毕业后进人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院学习,分别于1891年和1893年授会吏职,是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最早的一批中国神职人员。作为教牧,他们并不满足仅仅将上帝的福音传播给国人,  相似文献   
5.
谈起高二适先生,人们就会想起发生在1965年的那场兰亭序真伪之争,即所谓“兰亭论辩”。二适先生批驳郭沫若的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是通过章士钊呈送给毛泽东的。章先生在信中是这样向毛泽东介绍二适先生的:  相似文献   
6.
梅森 《中国地方志》2006,3(12):21-25
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哲学原理去思考方志性质这一方志学核心理论?文章认为单一依赖形式逻辑去界定方志性质是不够的,形式逻辑只能是研究的辅助手段。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应该用科学的哲学原理去统领。科学的哲学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明代朝廷沿袭元代的旧例,把妈祖林默娘封为“天妃”,列入祀典。然而对于“天妃”这一封号,在明代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反对者认为不应胡乱把处女之身的妈祖指配给天帝为妻室;赞同者则认为所谓“天妃”只是广义上的“以德配天”的含义,并非实指配与天帝为妻室。较为圆融者则主张以“圣妃”“圣女”的封号为妥,免得亵渎神明。明末清初之际,“天妃”“天后”封号又有与“碧霞元君”封号混同者。产生这些差异的实质,是传统儒家祀典观念与现实政治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所引发的。而这种差异,即使是在其他方面,制度设计与现实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些差异,都是很难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项讫相问书》以论辩为特点,其相类似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的《太子晋》,它们都采用的“五打三胜制”的论辩方式,相互论难辩说,都属于民间故事赋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10.
看兰亭,不能仅从历史的角度看东晋一代书圣的遗迹墨痕,更要从艺术的角度看王羲之的才情、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