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建华 《文史天地》2011,(11):43-47
读本文,确实读出了皇室中罕有的亲情。而刘苍"官多反而扰民"的主张,实在值得借鉴。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汉代宗室诸王反叛者有之,以谋反的罪名被杀被削的也是史不绝书。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诸王,很多时候,所谓的谋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与宗室诸侯王彼此之间缺乏信任,皇帝总觉得诸侯要谋反,而诸侯总担心皇帝要收拾他们,不甘心坐  相似文献   
2.
知兵而不愿谈兵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十月,刘秀回到老家春陵乡(此时改称章陵县),整修墓园祖庙、旧日宅院,祭祀祖先,巡视田地房舍,并设置酒宴,招待亲戚,赏赐族人。刘氏宗室的姑母、婶娘们,喝酒喝得高兴,相互议论说,“文叔(刘秀字丈叔)小时候谨慎老实,不懂跟人应酬,  相似文献   
3.
岭南在地域上主要指今天的广东、广西和海南,汉代有两位伏波将军在岭南历史上青史留名、一位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路博德.一位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马援。  相似文献   
4.
清和 《风景名胜》2008,(2):46-47
【剧目】《董永与七仙女》【主角】董永七仙女【舞台地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经典台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与娘子把家还。【剧情解读】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毅和洞庭龙女"),而董永也许是四大传说里唯一真实存在的人物。据史载,东汉怀县县令举荐卖身葬父的董永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正由此延伸开来:传说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而当年根据这段故事改编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时,万人空巷,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自此天下皆知。  相似文献   
5.
常强 《文史天地》2011,(7):75-77
眼下,见不少富豪后事之铺张,令人咋舌;而一些未死即修的堂皇大墓,更反映了此类富豪炫富之心。若有可能,真想建议此类富豪读读此文。不少时候在电视上都能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前,往往立下遗嘱,其中"后事一切从简"的愿望经常出现其中。这展现了革命先辈一如既往的艰苦朴素品质和勤俭节约精神。其实,"后事从简"并非由现当代人最先倡导,在我国古代,贫苦百姓而外,  相似文献   
6.
陈金凤 《史学集刊》2008,1(1):49-55
光武帝"柔道"治国,致力于稳定统治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实行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的军制改革,针对周边少数族的威胁,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汉光武帝的边防政策基本上维护了东汉政权边境安全与社会稳定,成为"光武中兴"的重要原因,但其保守性,也对东汉边防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汉都长安,以关中为帝国之中枢及根本之地,又徙天下豪强,吏二千石以实三辅,经营关中二百余年。然光武中兴,不沿西汉之旧,建新都于洛阳。此文从物资之补给、谶纬、汉高祖与光武立国之形势及光武之性格考论光武帝以洛阳为首都之原因。并论东汉都洛阳造成关中地区衰落,东汉西北边界乃在戎狄不断向东向南推进之下,渐向东南移,又放弃西域等方面之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刘秀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与度田措施相一致,光武帝执行抑强政策以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其政权并非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豪族政权。度田事件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因此,东汉时期的户口统计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横县乌蛮滩,是千里郁江上十分有名的河滩。古时滩险流急。暗礁四伏,船只经此必得倍加小心;如今由于一再的疏浚,下游的大型水利枢纽又抬高了江水的水位,江面已显得青波淼淼,一派浩阔。正是万物峥嵘的春天,蓝天丽日之下,江岸边两株高大挺拔的红棉树在绽开着满树的火红,像两枝熊熊燃烧的火炬,照地烛天,昭示着一种昂扬蓬勃的气概。  相似文献   
10.
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考论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启云 《史学集刊》2006,1(1):21-32
本《考论篇》讨论对汉儒研究的实证问题。第I节提出“多方全面”的关注和“理念贯通”的理解二者兼顾,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第II节引用多种史证分析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意指的正读与误读和对汉儒的经学大义、新莽政权、和光武帝应对措施的“多方全面”和“理念贯通”的理解。第III节论述东儒士独特的“改革·革命理想”和“独立批判精神”的发展变化:“独行”、“清议”、“党锢”、反抗,和这论证与前史学理论的连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