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革命几十年了,我常常想起我的家乡太行山腹地——山西武乡县抗战烽火的艰苦岁月,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五和粮店"官司败坚定跟党干革命1911年4月,我出生在太行山深处——山西武乡县大有乡夏家沟村,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说起我们夏家沟程氏家族,  相似文献   
2.
明代嘉靖年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江南苏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物产丰饶的渔米之乡,一度倭患严重。曾历任苏州府同知、兵备佥事与苏淞兵备道副总兵的任环率领军民奋起抗击倭寇,保境护民,竭尽全力,立下不朽的功勋。他虽没有戚继光、俞大猷那么出名,却也堪称名副其实的抗倭英雄。  相似文献   
3.
明初,倭寇猖獗,不断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百姓深受其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中央朝廷诏命沿海备倭,在全国沿海海防要塞设置卫所,筑城镇守,防倭寇侵袭,保境安民。明崇祯十年(1637年)《廉州府志·备倭》载:“皇明洪武二十七年七月,始命安陆侯吴杰、永定张金宝等率致仕武官往广东训练沿海卫所以备倭,  相似文献   
4.
沈氏家族在明末为躲避倭寇之乱,迁居嘉兴。降至沈钧儒曾祖沈濂时,已累七世。因其祖父沈玮宝任苏州府知府,故举家迁至苏州,沈钧儒于1875年出生在苏州。25岁时,即1900年因父亲沈瀚病故,家道衰落,经济拮据,才离开苏州到陕西西安,投奔四叔沈卫,做了一名西安三原学署的见习书。  相似文献   
5.
由南通市市区通往狼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公路旁,有一座傍河而立的土墩,称为倭子坟。倭子坟高约25米,南北各延伸长约39米。倭子坟原为明代防范倭寇时作联络用的烟墩,相传因埋葬部分倭寇的尸体而被称为倭子坟。  相似文献   
6.
15世纪初的明永乐年间,日本海盗集团(倭寇)入侵中国,大肆进行掠夺。沿海军民或被杀戮,或被俘获并转卖至日本。针对倭祸的蔓延,明朝政府极力筹划海防,组织御倭。在此背景下,辽东总兵官刘江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奉命出击,大破倭寇于望海(今辽宁金县东北),使倭祸稍息。在被掳的军民中,有的后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被送归,有的还被安排在被俘前所供职的沿海卫所,继续为海防而效命。  相似文献   
7.
侵华日军在察绥晋北地区的经济掠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倭寇卵翼下之伪蒙财政政策,除统制金融、实行货币一元化外,则为加紧赋税剥削,在伪组织下设立税务局,举凡关税、统税、田赋等一律重行整理,以多量榨取为目的。在三伪府分立时代,已确定非法税率,而三伪府合流以后,又增辟收入来源。兹分两期说明其财政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文咏 《铁军》2016,(12):8-8
倭寇屠城罪逆天, 恣行暴戾惨人寰。 深沟浅壑隆尸嵴, 小巷大街成血潭。  相似文献   
9.
明初洪武年间,福建多次遭受倭寇劫掠,直至永乐年间倭患才逐渐平息。为抵御倭寇骚扰,福建沿海各地建造大量海船,同时设置卫所、水寨,构筑海防体系。永乐以后,福建海防体系开始败坏,统治者多次整治也无济于事,最终使得嘉靖年间倭寇肆虐福建。  相似文献   
10.
刘晓东 《历史研究》2013,(1):68-83,191
《虔台倭纂》是基于对嘉靖 "倭患"的深刻记忆,面对万历时期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现实危机,编纂而成的一部以 "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私人著述。通过对该书编撰群体及成书过程的分析,不难发现早在 "壬辰之役"之前,江西地区就已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关于 "日本"与 "倭寇"的地方知识储备。这部分来源于嘉靖年间曾任职于 "倭患"猖獗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江西籍官员,对"倭寇"相关问题的介绍与传播。江西籍官员对东南沿海地区平倭御寇斗争的参与,极大强化了两个地域间的内在精神联系,也成为其塑造、强化自身地方荣誉的一种重要方式。于是,本为 "倭患"地区自身的历史经验,也日渐成为某些"非倭患"地区予以认可、接受的一种共有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