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9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1.
春天的校园     
正冬爷爷渐渐离我们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进门,是一个"希望"喷泉。在喷泉背后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的小草探出了绿油油的脑袋,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树林里的桃花露出了粉红的脸庞,好像在和"希望"喷泉一起欢迎您的到来。树林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树木,是同学们捉迷藏的地方。在树林的旁边是一片竹林,春笋从地里  相似文献   
2.
正【经典美文】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  相似文献   
3.
【概念解说】 所谓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揣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它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事喻理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原题】(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在前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也在于借助景和物委婉传达情意而带来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触及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一花一叶皆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同学们可  相似文献   
5.
《南京史志》2014,(10):39-41
【教材原题】(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在前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相似文献   
6.
夏日荷香     
正"夏日是美味的冰淇淋,是海边的风光墨镜,是海的蓝连着山的绿……"夏日的荷花,令我流连忘返。在荷叶的映衬下,荷花像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位害羞的小女孩;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就要爆裂似的。一阵清香,我猛吸一口气,吸进的是清香,吐出的是清新,我怎么吸,也总吸不尽。我站在荷塘边,呼吸着这清新空气。一阵风,荷花翩翩起舞,就像一群穿着绿裙粉衣的姑娘们。  相似文献   
7.
正一、立足于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定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写作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跟着清楚了。二、要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  相似文献   
8.
王淦生 《南京史志》2014,(11):50-52
【经典美文】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原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些神奇与美妙的自然景物,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描绘的对象,他们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用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语言将自己眼中的美景呈现给世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我们在欣赏景物时只有融入了真情实感,才会获得独特的体验,下笔描绘  相似文献   
10.
正1.立足于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2.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