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异教时期的罗马国教具有公共性、反个人崇拜及相对宽容等特点。自从元首政治建立之后,随着东方思想的大量涌入,有关个人灵魂拯救的秘传崇拜开始打破公共崇拜对于信仰领域的垄断;皇帝崇拜日益冲击着城邦宗教中的共和与民主传统;与此同时,帝国政府对于异己思想表现得越来越不宽容。这种信仰危机随着3世纪社会总危机的爆发而日益加剧,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普遍的道德危机。基督教的崛起有效地缓解了公共崇拜与私人信仰之间的张力,彻底瓦解了个人崇拜赖以存在的基础,并用一套全新的伦理原则重塑了社会的道德模式,因而最终结束了这场长达四百年之久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3.
张燕燕 《沧桑》2011,(1):102-103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产生了信仰危机,"国学热"的出现正是国人探寻走出信仰危机困境的努力在文化上的反映。使民众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内心的准则是走出信仰危机、实现信仰建构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来君 《攀登》2006,25(2):108-109
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化实现过程中的精神动力。然而,当前困扰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就是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对此,本文分析了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强化公民法律信仰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主义的独特价值在于,每当天主教遭遇信仰危机时,教会当局就会隆重推出托马斯主义,在近现代,托马斯主义就经历了两次复兴。托马斯主义是一个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综合体系,当信仰尚能涵盖理性的张力时,这个体系就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现代世界科学理性主义大肆张扬的时代,信仰已被压缩到私人的范围,它已经很难涵盖理性提出的问题。因而,托马斯主义也就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6.
戴玉婷 《神州》2012,(18):353-353
信仰对人类来说是生存的重要动力之一,它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灵魂的体现,价值的反映,终极的关怀。不仅如此,它还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良性传承,人类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因此,信仰决定了个人前进的方向,名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国家的价值取向。拥有信仰且有正确的信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找到真确的轨道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强大灵魂才能找到归宿。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信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济自沉与民初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 《清史研究》2006,1(1):55-69
发生在民初的梁济自沉事件,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重建开启了一极为生动的视角,在民初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相当的反响。梁济借“殉清”之名,一面展示其孜孜以求的儒家价值意义世界,一面谴责清末民初污浊的官场、寡廉鲜耻的官吏。梁济自沉正值社会转型、新旧思想急剧变化之时,其内心价值认同与现实的极度紧张,正反映了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与社会信仰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琦 《神州》2012,(34):145
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首先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了重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正回到土地(当代批评)俞孔坚著,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3月出版,定价:48元。中国正处于重建乡村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着因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生存危机,全球化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民族身份危机和与之伴随的草根信仰危机,俞孔坚分别从城市、田园和遗产三个层面论述他的景观理想"回到土地",并提出了引起热议的"反规划"理论,提倡"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强调"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并对所谓"新农村"建设保持警惕,认为有可能破坏农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