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占成  张立莹 《文博》2011,(6):28-31
本文对秦俑坑出土的青铜长剑从特征、性能、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指出秦剑的合成成份虽然基本符合《考工记》"大刃之齐"的要求,理论上锡的含量没有"超标"。但从实践上讲,青铜合金锡的成分超过百分之二十,就成了脆性材料,制作兵器更易折断。秦俑坑铜剑性能上显然属于脆性材料。从而得出秦俑坑铜剑脆而不韧易断易折不宜实战的全新观点,对以前秦剑"坚硬、锋利、富有韧性"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进一步论证了科学研究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徐晶 《神州》2011,(16):76-81
西安这座城,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城。这个曾经是秦始皇大一统的地域,包含了太多的传奇,以至于在我们的版图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地方可以与它媲美。遥想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用新石器时代的古朴工具建造了这座世  相似文献   
3.
何宏 《文博》2010,(5):15-18
1974年秦兵马俑坑发现之后,俑坑中出土约40000支箭镞,除了4件铁铤铜镞、2件铁镞之外,其余均为铜铤铜镞。本文拟通过对目前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大型铜镞和小型铜镞的型制与青铜配比的分析,来研究秦代箭镞的特点,并以此探讨镞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4.
刘占成  杨欢 《文博》2011,(1):15-18
本文根据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带有纪年铭文的兵器,对兵马俑坑的营建年代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秦俑坑的建成年代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的观点,对俑坑统一后才开始营建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文中论述和考证,有理有据,并由此认为秦始皇帝陵的营建以及秦始皇陵园的规划中的主体项目也应在统一之前而完成。为今后研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墓、陵园、陵寝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崔欣 《丝绸之路》2009,(15):19-21
秦始皇兵马俑是1974年被发现的。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边的农村,当地农民打并时无意间发现了陶俑残片,于是便有了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三个大型的兵马俑坑的发现。和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成军阵出现,气势恢弘而神秘,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6.
张玉  刘照建 《东南文化》2002,(11):44-47
徐州地区西汉陶俑可分为兵俑、乐舞俑、仪仗俑、侍俑四个大类。并由俱象写实向形神兼备的方向演变,其乐舞俑生动的形象栩栩如生,成为汉代陶俑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俑坑内容的设置,旨在表现秦军的强大与战略、战术的精进,因而选取了军事生活中最为典型的例证。那么,1号坑是锋、翼、卫、本俱全,能够"回军转阵"的矩阵;2号坑是有"营"、有"练"的暂驻形式;而3号坑则象征"军幕"。古今中外战例都表明这是列队接战的一瞬间。  相似文献   
8.
1999年9月,考古人员在秦陵二号陪葬俑坑中发现绿面跪射俑。在目前发现的秦俑中,它是惟一的绿脸俑,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这尊俑的"绿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意味着什么?本文运用大量科学依据破解绿脸俑的密码。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彩绘陶质文物,为了了解彩绘颜料结构和成分,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结合拉曼光谱分析对彩绘文物表面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质文物表面彩绘是以白灰做地仗层,由碳酸钙、白土、铁黑(Fe3O4)、铁红(Fe2O3)、朱砂等颜料调和而成,且厚度不均。在个别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中国蓝颗粒(BaCuSi4O10),这是这次分析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此分析结果也可为考古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要闻速递     
《神州》2011,(16):6-9
秦始皇陵"百戏俑坑"博物馆将于国庆开放秦始皇陵博物院日前启动"百戏俑坑"考古发掘,但受制于遗址保护大厅建设进度,真正展开考古发掘要到7月份,普通游人要参观则需等到今年10月1日博物馆正式开馆。根据考古勘探情况,考古学家目前在秦始皇陵附近已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