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史博览》2010,(3):36-37
<正>《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历来有赞颂侠士侠义的传统。比如,在中国民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与荆轲有关的千古悲歌,更是被人重复过无数遍。可是,同样是侠义之举,同样是杀秦王,时间也相隔不远,甚至比荆轲死得更加惨烈的“高渐离击秦王”的故事,却较少有人提及。高渐离的侠义之举一直被人遗忘,其侠义形象一直比较模糊。这是一个遗憾,我们还是看看高渐离的悲壮事迹吧。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0,(3):36-37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 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陷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相似文献   
4.
古人提倡抑恶扬善,男人要有侠义心肠,敢为不公不义鸣不平,敢为弱势群体牺牲自己利益。  相似文献   
5.
刘冬玲 《神州》2012,(11):42-43
当武侠小说涌人大陆,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掀起了崇武、尚武的热潮。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个性、侠义情怀备受中学生的青睐,导致不少中学生废寝忘食地沉湎于武侠小说的阅读中。武侠小说的精华,即侠义、慈悲、厚道、包容等思想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春少年。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侠义壮举,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的锄强扶弱、舍己为人的侠义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正由于他的行侠仗义,所以他才成为了人们所喜爱的一个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晚清知识分子歌吟赞颂的侠客,不仅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中所描绘的人物,而且包括许多日本幕末维新志士,两者往往以同一精神面貌出现.日本志士的侠义形象源于黄遵宪的描绘,后被唐才常、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知识分子继承与吸收.这种精神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而且成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后以“日本魂”塑造中国“国魂”的重要思想土壤.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首次界定的游侠特征,只是作家理想化的追求。在清代侠义小说中,义侠逐步依附于某些权力集团,几乎丧失游侠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清代义侠呈现变异特质并逐渐官化,对此应进行客观、理性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张宁 《神州》2013,(20):16-16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侠义壮举,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的锄强扶弱、舍己为人的侠义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正由于他的行侠仗义,所以他才成为了人们所喜爱的一个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塞万提斯笔下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骑着瘦马,手提长矛,大战风车的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嘴里念叨过一个"焦黄脸儿"。这个"焦黄脸儿"是一位西班牙教堂大主教,他著作等身,一日能写七万字。明代天启年间来中国的耶稣会意大利神父艾儒略用中国文言文撰写《职方外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