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倾听夏天     
正"知了、知了……"窗外的知了又在漫无目的地叫着,让人根本不能好好午休。我真想捉一只知了,看看它小小的身躯里为何能发出如此大的声音。夏天就是这样,像一个捣蛋鬼,总要弄一些东西让人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仿佛故意要引起人们的"愤怒"。夏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雨。它下时猛,去时快,总是叫人气得干瞪眼。如果说春天的雨是小姑娘,秋天的雨是老奶奶,那么,夏天的雨就是一个野蛮、凶猛,甚至有些鲁莽的男孩,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野性。他总喜欢在烈日当空时出现,让乌云遮  相似文献   
2.
熊贤礼 《南方文物》2014,(2):190-191
<正>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一枚"阳平治都功印"。印材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体通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彩版八,3)。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毛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整体雕琢精细,生动传神。玉印印面篆阳文"阳平治都功印"六字,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彩版八,4)。专家考证,此印为元代龙虎山张天师所用,是龙虎山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天师府道士上章、表奏及日常道符均可用之。  相似文献   
3.
汪榕培教授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传神达意”的翻译理论,并在其指导下翻译出大量的典籍著作。本文从汪教授的“传神达意”的翻译思想出发,对许渊冲和李正栓以及汪教授的三个《木兰诗》英译本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4.
戴敬 《文物春秋》2006,(1):61-61
<正>松花石本名乌拉玉,亦称松花玉,产于吉林省松花江畔。其质地细腻温润,坚硬致密,分紫红、紫绿相间、深绿、浅绿四种色彩。中间含条状纹理,极其华丽。据《砚林脞录》记载:其“温润如玉,绀绿无暇,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砚之神妙尽备。”据说,康熙皇帝誉此石“祥于东土圣地,扶舆磅礴之气,天地造就”,大  相似文献   
5.
王大勇 《史学月刊》2005,(7):123-125
在先秦、两汉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曹植的《画赞序》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艺术鲜明的审美观念,即:重情感、求传神、讲气韵、法自然,从而为中国美学审美观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柳毅传》是唐代李朝威的一篇传奇小说,它借用“人传神书”的情节框架,融入“龙女报恩”母题故事,塑造出柳毅、龙女等人物形象。后来柳毅故事被反复改编,宋代成为艺人说书的题目,剧作家还将它改编成戏曲,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不断融合创新,从而扩大了柳毅故事的影响,并推动了对柳毅的神化。柳毅信仰主要分布在泾河流域、洞庭湖地区、太湖地区、山东潍坊等地,其中以洞庭湖流域最为集中。在传承过程中,柳毅信仰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巴蜀史志》2010年1—3期连载的摄影家罗绩沅的《老照片·照相故事》,记录了四川若干文化名人。其中有的列入“中国文化名人”也不逊色。从小说界到戏曲界,从画界到书法界,作者都为他们“造相”,目的之一就是想办一个“艺术人的相展”。  相似文献   
8.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图片     
《丝绸之路》2012,(19):F0002-F0002
我以为函人须传神。为了传神,形的准确与否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传神需要抓特征。特征到位比形貌到位更重要。中国画要传神写真,其中内含画家主观的“意”的存在。文人画家认为,造型的目的是为了传神,传神的目的是为了写意、鹭沁造型、传神、写意三者发展与变化(即纵横关系)是辩证的。古人日:“书为心画”、“画乃心印”、“言为心声”。又日:“文不真,行不远。”即写意、写心。 ----—杨国光《砚边心语》  相似文献   
10.
曹静 《神州》2013,(2):13+15-13,15
汪榕培英译《牡丹亭》兼顾神韵与印象,将"传神"与"达意"作为其翻译追求,以期创造性地准确再现原作的风采。本文从韵译诗词;文字"游戏";文化典故三个角度探讨了汪译《牡丹亭》的"传神达意"之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