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方志传播学是方志学与传播学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方志传播学应以方志和方志知识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的视角,立足于自古至今方志与方志知识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传播事实,并结合当下的信息化传播发展,探究方志与方志知识的传播历史和发展趋势,目的在于探求方志与方志知识的传播规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志的社会价值,提高社会传承地方志的自觉性。方志传播有直接传播、中介传播、转换传播三种,研究采用的方法除传统模式外,更要注意从时间、空间和个案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几个关于种族歧视的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研究,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控制变量做得很好,很容易理解。《纽约就业市场中种族和犯罪记录的现实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的Devah Pager和Bruce Western在2004年的研究中,在纽约招募了一群不同族裔的年轻男性(白人、黑人、拉丁裔),他们的学历、身高、外表、  相似文献   
3.
赵国华 《安徽史学》2005,(1):126-126
6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日益深入,各学科学者从各种角度探讨中华文化,分析其精华和糟粕,成线斐然.传播学界也从90年代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提出了"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发展传播学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当前对农传媒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推导出对农传媒的功能定位应该是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与提高农民的现代化水平的二元功能组合。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大跃进”发生50周年,“大跃进”这幕闹剧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令人痛心不已。反思历史是为了记住惨痛教训,避免悲剧重演。1958年,广西放了颗全国最大粮食“卫星”——“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到广西地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浮夸新闻,轰动全国,“扬名”海外。鉴于至今没有学者对此事的报道从新闻传播学层面进行梳理与反思,因此,我们认为对其进行调查考证与反思,引以为戒为训,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延波 《沧桑》2009,(2):173-174
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如何提高传播效果的视角,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刻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尊重网络传播规律,通过具有吸引力的网络内容安排、加强思政网互动平台的建设、保持思政网的外观设计和内容常新等手段,不断增强思政网在大学生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  相似文献   
7.
"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学理论体系,扎根于定量研究为主流的美国传播学,但其理论的缘起却远非传播学四大先驱所能穷极。一位身处美国传播学研究核心位置,并与传播学理论发展的步伐紧密  相似文献   
8.
要闻速递     
《神州》2011,(7):6-9
蒋方舟称清华学子是既得利益者校方表示反思《看历史》杂志最新一期做了"百年清华"专题,在"给清华的一封信"部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学生蒋方舟撰文说,北大清华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关涉中国报刊史的学术研究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学术兴盛以来,与中国报刊史研究相关的著述越来越多。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报刊史研究的重视,目前在历史学界和新闻传播学界,报刊史的研究日益凸显出学科交叉的特点,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学和民俗学,在本质特征上都是关于“大众”的学问,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民俗学视野研究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构建民俗新闻传播学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助于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科学把握,从而有效规范纠正新闻娱乐化倾向;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受众观”,实现新闻传播的价值;有利于还新闻传统形态上“官学”为“大众民学”,推动民主和谐社会构建;有利于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构建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