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志新 《旅游纵览》2014,(4):242+244
随着全球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以会议和展览为主内容的会展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对各国的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其在短短几天内产生的大量垃圾废品,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随着人类对于环境及资源的重视,发展绿色会展的呼声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会展"的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大都集中在针对"绿色会展"体系与开发途径上,大部分是一些宽泛的定性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会展业及绿色会展的涵义,然后对国内为对"绿色会展"的研究进行了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吴秀沛 《旅游纵览》2014,(11):236+23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展服务方式面临着考验,会展大数据问题需要精细的数据挖掘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建立大数据平台背景下,本文从大数据时代会展业的变化和会展服务的研究现状出发,在数据挖掘对会展服务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立新型会展服务平台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会展和会展经济在我国发展迅速,学者对会展的关注程度日渐增强,学术界对"会展旅游"概念的理解也莫衷一是。本文以不同学者关于会展旅游概念辨析为背景,通过分析会展形成发展脉络,对多种会展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希望能借此引起有关学者关注,从而对会展旅游及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是中国会展业能否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会展品牌作为影响会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探寻它的培育与发展已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要研究。本文选取西部地区最具会展业发展潜力的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成都各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其会展品牌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凌云 《旅游纵览》2014,(4):243-244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速度迅猛。会展业的发展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均GDP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会展营销作为会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极为可观。本文从会展及会展营销的概念入手,对郑州会展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于会霞 《旅游纵览》2011,(3):132-132
<正>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会展旅游作为一种能够促进经济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途径,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会展旅游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各类会展活动、会展产业和会展经济的通称,其核心是会展产业。根据世界权威会议组织——国际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大型会展不少于15万个,仅国际会议达到就有7万多个,参加国超过4个、节会外宾超过50人  相似文献   
7.
魏晓莉 《沧桑》2013,(3):171-172
会展经济是世界上三大"无污染经济"之一,其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而负效应几乎为零。这对于一些转型城市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疑是一个极佳选择,会展业以其高产业关联度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展示了城市风采和形象。本文聚焦山西省大同市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会展经济对转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带动效应,并指出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依斐 《神州》2014,(4):40-43
<正>第二届中华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于2013年12月20日至22日在洛阳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古玩艺博会以"发现古玩艺术之美"为主题,为国内古玩及艺术品等文化机构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古玩城及文化艺术品产业的共同繁荣。大家同"寻宝",活动丰富多彩"麻烦您给我盖个章吧?""终于找到这家藏宝阁了!"经过询问得知,这是与会者参与了主办方举办的互动活  相似文献   
9.
会展业起源于欧洲,近年来在亚洲发展迅速,形成了会展经济。本文在对山东会展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会展业具有展示文明、推动经济、促进综合发展、传递信息及普及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懿 《风景名胜》2021,(1):0252-0252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积极配合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实用型的专业人才。就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企业学校以及政府的积极解决,通过重视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互联网 + 技术之下校企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建立校企双方命运共同体以及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