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满营驻防事宜》是一册迄今为止反映清代八旗驻防宁夏最为全面翔实的重要史料经梳理,其记录了有关新满城的创建规模、宁夏驻防官兵的额设、宁夏驻防官兵的经济状况、宁夏驻防武备与马政等诸多内容,对于深入研究宁夏驻防八旗兴衰起伏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廷和江宁将军都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但在筹建旗营兵房和筹补旗兵缺额时,地方督抚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廷的谕令,敷衍江宁将军的重建要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八旗兵制改革,江宁驻防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究其原因,既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晚清的财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督抚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有了很大的财政自主权,不愿意以地方所筹之饷长期供养驻防八旗,也因为驻防八旗所要恢复的以骑射为主的旧制与两江总督希望建立的以新式枪炮为主的军队新制相比落后时代太远。研究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有利于加深对晚清中央与地方、满与汉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威 《满族研究》2017,(1):89-94
沿袭诸多明制的有清一代,创建了用少数兵力控制辽阔疆土的八旗驻防制度,不同时期建立的"满城"即是这一制度的重要载体.直省驻防满城是清廷设置在各行省的驻防城,其意在弹压地方、节制绿营.直省驻防满城的选址有其注重因素及遵从原则,这些因素及原则不仅反映出清廷掌控国家的战略思路,同时也暗含着清廷从早期在各行省设置驻防满城的犹豫,到平定三藩后对全国设置驻防满城的重视,再到通过兴建满城来缓解旗人生计的直省驻防发展过程.分析清代直省驻防满城选址的注重因素及遵从原则,有利于从多角度看待直省驻防,从而为与直省驻防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春天的天使     
在天山山脉盛开的鲜红的红花,伴着五月的春风,依着她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如天使般降临大地,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每年五月中旬至月底,在我的故乡塞外江南——新疆伊犁伊宁县阿乌利亚乡库鲁斯特、卡拉亚哈西乡喀赞其等沿山山脉分布的哈萨克族牧区村庄里,天山红花定期盛开,大地顿时成为一片花海,仿佛用红色水彩给大自然描绘一般。  相似文献   
5.
俄伊犁交涉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从《伊犁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可以看出清廷也丧失了一部分领土和商业权益,但这一条约的签订也不失为晚清外交史上的成功案例。在整个交涉过中,清廷反俄势力的推动,曾纪泽优秀的外交才能,清延恰当的外交策略,清廷收回主权的决心以及俄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跃波 《史学月刊》2008,16(3):131-134
为了收回伊犁,清政府派崇厚以全权大臣身份赴俄交涉,1879年10月崇厚擅自与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丧权辱国,后被清政府革职查办,处以斩监候.清政府处罚崇厚的主要理由在于:一是其所签条约失权过重.对条约所涉及的割地、赔款、通商和设领事等内容,清政府都表示了不满,尤其对由于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给俄国,导致收回的伊犁处于俄国包围的形势,表示了极大的愤怒,认为"收还伊犁与不收同,或尚不如不收之为愈".(王彦威等:<清季外交史料>第16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27页)二是崇厚与沙俄签约"多有违训越权"(<清季外交史料>第19卷,第3页)之处.  相似文献   
7.
格宁木旦卡伦即清光绪年问《伊犁府志》所记载之“干查罕莫敦卡伦”,位于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部中哈边界都拉塔口岸以南,因“干查罕莫敦卡伦”发音怪异,故当地锡伯族称之为“格宁木旦卡伦”,“格宁木旦”为“怪音”之意。1990年新疆文物普查时定名为“阿布散特尔卡伦”。清光绪年间设置,为锡伯营驻守卡伦。卡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左右,为正方形的营垒。  相似文献   
8.
清代新疆有没有私铸钱,答案是肯定的。《新疆图志》中记载: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刑部戴均元等奏:“新疆私铸铜钱掺入制钱使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伊犁将军布彦泰奏:“查私钱混充官钱,为害甚大)……”。又《回疆则列》中亦有如此记载:“因普尔钱有当五当十之分,不肖回商希图渔利,私毁私铸。”从上述有限的史书记载可以看出.清代新疆南北两地的流通市场上也充塞着一定数量的私铸钱。  相似文献   
9.
汪禹  陈力 《满族研究》2016,(4):64-72
八旗研究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以近代荆州驻防为中心,以地方史文献资料为依托,对荆州驻防旗人社会的变迁以及清朝灭亡后的荆州旗人社会发展与瓦解的过程进行探究,对荆州驻防八旗在近代冲击下旗人社会变迁进行梳理,主要从教育、军事等方面入手,对荆州驻防近代教育发展,选派留学生、人才培养与学校建设上进行梳理,在军事方面,对新军的建设与军队组成进行探讨,力求对晚清八旗军队的转型进行研究,同时文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时期荆州驻防八旗的种种反应,以研究驻防八旗对清政府维护地方统治的意义进行探讨,并且文章重点论述了清朝崩溃以后荆州旗人的生计问题,对民国政府的努力与旗人社会自我救助进行复原,对荆州驻防的善后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弓月 《中国钱币》2005,(4):69-70
“伊帖”为宣统元年伊犁官钱总局发行的一种纸币,由北京北洋官报局印制,竖式,尺寸为186×110mm(图1)。正面图文为蓝黑两色,中间直书汉文“凭票取制钱壹千文整”。按:伊犁通用制钱,官价制钱1000文合银一两,即伊帖面额。面额上方横书“伊犁官钱总局”,右侧为冠字编号,左侧为发行日期“宣统年月日”。日期及字号等多处汉文均系用毛笔填写,编号及金额数字上均压盖红泥印章(红压黑)。左下角盖红色长方图章,文为隶书“官钱总局”四字。在竖行龙纹内侧,右边有汉文小字“认票不认人”,左边小字为“失票不挂号”。钱票右边用毛笔书写编号,上盖骑缝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