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贾朝阳 《神州》2012,(22):255-255
一、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如例1、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例2、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礼记》中“与”共出现了359例,介词“与”143例,其中范围介词137例,本拟从以下两方面对《礼记》中的范围介词“与”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3.
徐铂 《神州》2013,(2):132-133
本文分析"介词‘在’+时间词语"做句中状语时,介词"在"是否有存在价值。首先列举"介词‘在’+时间词语"做句中状语的两类基本形式,归纳出结论:无论时间词语表示时点还是时段,介词"在"都有存在的价值。并基于这个结论解释有无"在"两种用法在语法、语用方面的差异。这对于检讨介词"在"介引时间词语的教学语法是否过于宽泛。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词的词汇意义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前提;动词出现的句法位置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条件;类同引申是中古汉语新生介词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主观行为,重新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把各种虚化过程加以确定,标志着虚化过程的最终完成。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动词向介词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有以”结构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名词“以”来源于介词“以”,但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词义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语法因素”造成的词语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长沙话被动标记分为五组,并逐步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先阐述了五组被动标记总的特征,然后着重分析:"捞"与"送"、"送"与"送"的变体、原始被动标记与新引进的"被"、"捞、送"与"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晓明 《神州》2020,(1):51-53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谓词性结构带补语的情况,补语大多由形容词充当,名词中只有时间处所名词可以充当补语。但在最近一段时期,动词性结构带名词作补语的情况却屡屡见诸新闻标题或报道中。本文试从汉语动词题元结构理论、汉语双宾语句、介词结构和“把”字句等角度就名词充当动词性结构补语的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郑文文 《神州》2014,(2):174-174
英语是一种空间化的语言。同汉语相比,在演化形成的过程中,它很好地保留了词汇的空间意义。作为一种屈折语,英语还是一种静态型语言,善用介词等词性表达动态性动作,语言表达整体呈静态。本文作者将就英语这一特征探讨汉译英中介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