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辉 《名人传记》2020,(2):58-63
冯亦代(1913—2005),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编辑家、学者、随笔作家。他一生撰写了大量介绍西方图书的文章,是一位传播知识、传播友谊的忠厚长者。20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走进什刹海附近的三不老胡同。冯亦代一直住在三不老胡同的“听风楼”。那时,在每篇文章后面,他都会注明“写于听风楼”。在那间破旧狭窄的小屋里,不知他听过多少夜的风声雨声。这样的老人,对他来说,平静地听风,平静地创作、翻译,都是很惬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我不喜欢没有冰雪的冬天。北京2007年的冬天来得有些迟,什刹海大概是北京最有冬意的一个地方。河面结冰后,滑冰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给什刹海原本萧瑟的冬天增添了几分热闹。没事的时候沿着岸边闲逛,不时会看到和听到一些有趣的人与事:  相似文献   
3.
最老资格的个体户 在什刹海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找到白老爷子家。按门铃,门一开,一只白色小狮子狗窜了出来,接着是一个刚会走路的大胖小子蹒跚过来。这肯定是白老爷子的家了,这是只有老北京人才追求的“先生肥狗胖丫头”生活。  相似文献   
4.
谢康优 《文史博览》2007,(11):35-35
首都北京名胜古迹甚多,一年四季到此游览观光的中外旅客络绎不绝。然而在北京的地名和景观中,常有一些带“海”的名称,如北海、中南海、什刹海、圆明园中的福海等等,其实这些“海”都是面积不太大的湖。那么,北京的“湖”为啥称“海”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赵寰熹 《人文地理》2019,34(2):47-54
旅游、遗产学界对于“真实性”的讨论是近些年的热点专题之一,其研究的主要议题围绕着旅游主体的体验真实与旅游客体真实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本文在梳理以往真实性理论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北京什刹海和南锣鼓巷地区作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理论应用分析、网络文本数据分析方法,尝试在“真实性”理论语境下,梳理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分析不同真实性理论下的区域游客真实性感知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历史街区的真实性重建与形象重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什刹海及南锣鼓巷地区,其旅游真实性问题是立体且综合的,不同种类的旅游资源适合用不同的真实性视角来解读。  相似文献   
6.
语像     
《旅游》2013,(1):6-7
旅行,不过是为了迷失自己,然后发现自己。——皮寇·爱耶尔《我们为什么旅行》有魅力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有魅力的。地方的魅力,事实上是由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魅力而产生的。——《再造魅力故乡》旅行,是一个让你不断长见识、开眼界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你习惯相聚离开的过程,让你享受邂逅的惊喜和离别的伤痛的过程,确切地说,是让你的世界更大的过程,是让你的人生更加丰满的过程。走的路多了,你的世界就大了,心胸就开阔了。所以,旅行是女人最精彩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钮隽 《北京文史》2006,(2):46-48
凡属下锅煮熟之食品皆归入本篇。 苏造肉,猪肉、猪下水(肠、大肚、心、肝等)以酱汤煮炖,内加香料,其汤浓而不腻。吃时将肉等切碎,汤内煮“火烧”(吃时切成小块)。闻云,此种食品为清代王府之厨师苏姓所创制,后传入民间故名“苏造肉”。历年什刹海“荷花市场”中有专售此食者。约在20世纪40年代“东安市场”内“新泰和”饭馆曾兼售它,制者为一老翁,人称其“柯师父”,惜后继无人技乃失传。  相似文献   
8.
告别什刹海     
小罗 《神州》2011,(10):108-109
来到京城已经很有些日子了,却一直没有空闲到处走走。没有闲时,亦没有闲心。倒是从前作为它的匆匆过客时去过一些地方,那是一种客人的身份,带着闲情逸致与好奇心的观光客。等到真正在她的腹地生活下来,又要为了生计和前程晓出夜归,总  相似文献   
9.
赵洛 《纵横》2009,(5):41-42
什刹海包括西海(俗称积水潭)、后海和前海,明代《帝京景物略》名为水关。到了清朝,八旗子弟环湖而居,醇王府、恭王府、庆王府、罗王府等王府、贝勒府相继建成。有人指出:醇王府、恭王府是《红楼梦》的荣国府、大观园。赵重清青少年时就喜爱北京西城什刹海周边的人文风貌,隔三差五就要骑自行车沿什刹海游览一圈,寻求词人纳兰性德词中提到的“分明一幅江南景”、“散漫杨花雪满堤,停船只在画廊西”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雷发林 《旅游》2005,(10):26-37
几个月前的一天,和朋友走过帽儿胡同。帽儿胡同连接着地安门外大街和南锣鼓巷。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钟鼓楼,西边紧挨着什刹海;南锣鼓巷,如今则成了酒吧一条街,是中央戏剧学院所在地。喜欢走帽儿胡同,还因为它本身也有好几家很棒的餐厅和酒吧,而且它还是北京保存比较完好的胡同,边上都是深宅大院,门口立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我一直不知道,这些房子有什么故事,曾经有过什么辉煌?但那天,朋友有心,在胡同的东口南面墙上发现了一个招牌,上面写有“几号,可园,曾经是清朝大学士***的住宅,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几号,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几号,是清朝提督衙署;……”。惊讶,原来,自己曾经无数次走过的路上,竟有如此重的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