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设计应该是为生活而设计,应以人的健康生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但是商业设计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设计师成为为了赢得利润而充当无条件刺激消费最终导致人类资源浪费的帮凶。本文就错误的消费观、设计人性化缺乏、设计情趣化缺乏等几个方面来阐释设计中一些非理性想象,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陈寅恪是近代著名史学家,其学术成就堪为学界典范,而其峻洁的人格更为后世所景仰。他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定义,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精辟论断,足见对事理之明察深刻。尤其是他所提倡并终身践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成为知识阶层乃至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一、《决定》公布前发生的一场争论前一阶段,当我知道今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对我党关于依法治国的理念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心中充满着期待。大家都知道,民主和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从一个角度上来说,就是法治经济。党的全会能对宪法、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做出系统的说明,这是一件多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  相似文献   
5.
王蓬 《丝绸之路》2007,(6):73-74
这有可能是世界上一条最为宽阔整沽、气象恢弘,最为现代时尚、华美典雅,也最为自由浪漫、独具风情的大街。每天从凌晨到深夜,可以并行10辆汽车的主车道上,各种世界名车汇聚成一道没有尽头的车流,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游客汇聚成五彩斑斓的人潮.各个同家刚刚完成的电影大片争相在这里放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争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曾推出过许多研究成果。不过,某些与宪政运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似乎或缺乏足够重视,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1939年与1943年前后两次宪政运动的实际发起因素、不同的争取重点、获得的有形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宪政运动研究提出个人认识:第一,最早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实施宪政的提案,并非迄今认为的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七提案,只是由于七提案合并讨论,方形成共同发起宪政运动的既成事实。第二,第一次宪政运动的成果,虽然包括宪政思想宣传与宪政观念普及,但唯一的有形成果则是体现西方议会模式的“期成宪草”。第三,第二次宪政运动虽与联合政府运动有承继关系,但它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也取得了三项成果,需要给予承认并加以客观评价。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的完整性,因此也是今后这一研究中需要重视与补充的。  相似文献   
7.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6):71-8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法国的宫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克劳德·得·塞瑟尔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动,提出了系统的"新君主制"学说.在肯定君主制的价值时,他鼓吹"王权神授",但却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强调君主制的优越性.在对"明君政治"的憧憬中,他界定了一些君主应当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特别强调君主实施仁政,建立各等级之间的"和谐"秩序,并提出了等级变动的合理性.同时,塞瑟尔主张君主让各等级代表参政议政,建立"君主咨政会议制".他还提出"有限君权"的主张,力图以教会、"正义"与国家法令来遏止君主的暴政.此外,他还要求君主灵活地进行外交,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塞氏的政治学说充满着"过渡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受时代变迁的感召与人文主义的熏陶,他突破传统的藩篱,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成长之需要的"新君主制"学说.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是随着现代性的全球扩张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高度国际性的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它在方法上采取集体主义,在理论上假设民族在民俗上的同质性。在现代性走向巅峰的时候,同质性人群和民俗传统的快速消逝带来民俗学的危机。面对危机,从日常生活来界定民俗的思潮兴起,却并不能解除危机。在人口流动、文化杂糅的世界社会,个人与小群体必须与他人协商安排日常生活的细节,这种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正在成为广泛的事实。能够应对这种趋势的民俗学将会获得发展的生命力,这有赖于从业者带来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离婚自由是五四时期婚姻自由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知识分子的构想中,离婚自由是打破婚姻桎梏,防止两性错误结合的良策,是男女共享的权利。但由于社会发展的滞后,这一理念却被男性知识分子充分利用,女性的离婚较为被动。女性由于社会压力和自身条件所限,不仅缺乏提出离婚的勇气,给男性主动离婚也造成了压力。因此,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无论男女离婚都非易事,尤其是旧女性更承受了无穷的痛苦。为解决离婚困境,知识界积极献言献策,试图从根本上限制离婚率的攀升。离婚自由观念的构建与其实践困境,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矛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戚文鑫 《神州》2014,(9):50-50
人类自从具有自我意识以来,就开始了选择活动,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道德选择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是道德价值实现的前提环节。道德选择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群体或组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有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认真探析道德选择中的道德自由、道德责任、道德冲突等问题,对于道德主体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