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是“大跃进”发生50周年,“大跃进”这幕闹剧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令人痛心不已。反思历史是为了记住惨痛教训,避免悲剧重演。1958年,广西放了颗全国最大粮食“卫星”——“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到广西地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浮夸新闻,轰动全国,“扬名”海外。鉴于至今没有学者对此事的报道从新闻传播学层面进行梳理与反思,因此,我们认为对其进行调查考证与反思,引以为戒为训,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1958年夏天开始,我国刮起了“浮夸风”河南省遂平县查岈山公社有一位叫刘金占的生产小队长,在生产队长扩大会议上,听公社社长钟德清传达信阳地委会议的精神。当听到明年小麦亩产12000斤时,他觉得太离谱,就说:“亩产12000斤,是神仙也得累垮了,把牛皮吹炸才过瘾哩。”一句话不要紧,他马上成了辩论对象。  相似文献   
3.
龚锦文 《炎黄春秋》2013,(6):34-34,72
1958年早稻登场时,国内报纸、电台竞相发表《广西环江县飞出水稻亩产十三万斤大卫星》特大新闻。此报道套红标题,还配发有大姑娘坐在未割倒的谷穗上的特写镜头照片,借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环江"壮举",一时轰动国内外。广西公安系统管辖的古瓦农场(在来宾县)不甘落后,奋起超环江,决定晚稻放一颗亩产30万斤的大卫星。笔者原系(广西)平乐农民报记者,1958年被错划右派,遣送古瓦农场劳动教  相似文献   
4.
在浮夸风盛行“一天等于二十年”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的家乡龙潭河畔闹出了几个特大奇闻,不仅震动了三湘四水,还波及省外。一是一丘6分面积的山田总产稻谷9000多公斤;二是用网收打红薯,工效提高数十倍;三是马角般的玉米棒子。  相似文献   
5.
思乡不回乡     
王瑛 《神州》2008,(4):92-95
1997年2月19日21时08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上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一时间,广安,这位伟人的出生地,在小平生前并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中国极为普通的县,立刻成为中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对于100多万广安人民  相似文献   
6.
江鲲池 《江淮文史》2015,(2):116-123
2014年6月5日,安徽省政协原主席史钧杰,离开了他日夜惦念的江淮儿女,永远地走了。作为一名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员,我该拿点什么来纪念这位为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奋斗一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呢?思考再三,我将我知道的他的"三农"情结若干片断整理成文,算是心香一瓣慰忠魂吧。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现在我国水稻产量,无论是总产还是单产,都居农作物产量之首。尤其我国水稻单产,平均亩产已达千斤以上,有的优良品种亩产高达吨粮左右,已走在世界前例。水稻如此高产与水稻移栽密切相关,水稻移栽最早的创始人就是朱元璋。水稻,在中国历史上民间亦称百稻,亩产以前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史》2011,(8):45-45
【据新华社武汉31日电】全国最先大胆提出搞水稻亩产万斤试验田的湖北省孝感县长风农业社,29日收打了试验田的早稻,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规划。他们在1.21亩田里,收到了干谷18587斤,平均亩产谷l5361斤。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的"穷棒子社"(或称王国藩社),因1955年毛泽东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写的按语,作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而闻名,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较  相似文献   
10.
谢承年 《文史天地》2012,(12):75-78
1959年冬至1961年夏,是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我16岁左右,处于初中到高中阶段,当时那些凄惨景象,深深刻印在我的头脑中。至今仍挥之不去。进入1959年下半年,大炼钢铁的场面没有了.为“亩产稻谷6万斤,亩产红薯20万斤”(宣传标语)报喜的锣鼓声停止了,“三年超英,十年赶美”的口号喊得少了,随之而来的是物资匮乏和饥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