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斌 《抗日战争研究》2006,11(3):128-159
亚细亚民族会议由日本的全亚细亚协会和中国的亚细亚民族大同盟共同发起,以“全亚细亚民族的共存共荣”为宗旨,但实际上,中、日代表之间对会议的理解各不相同。日本代表的真实目的是抵制英、美的威胁并削弱其在亚洲的利益,确立日本的亚洲盟主地位;而中国代表则希望通过会议取消中日间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双方争论频起,几至会议决裂。同时,会议遭到了中国各界的坚决反对和严厉批评。其中虽有意气用事、不够准确之处,但如实地揭露了日本代表借“大亚细亚主义”称霸亚洲的虚假本质,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侯外庐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理论成就的集中表现是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中国化。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特点的论述 ,就是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阐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从而使之中国化的范例。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是侯外庐历史研究的突出特点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1914年7月,英国汉学家莱昂纳尔.翟理斯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上发表《〈敦煌录〉:关于敦煌地区的记录》。正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看到翟文在短句、释文、英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于1914年8月给《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投寄了《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指出了翟文在4个方面存在的12个小问题。《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主编休斯收到胡适的文章后,征求了翟理斯的意见,在1915年1月出版的该杂志上同时发表了胡适的文章和翟理斯的《〈敦煌录〉重译》一文。学术界盛传胡适与翟理斯的这次讨论,但对其详细经过不甚了解,本文试图交代其来龙去脉。胡适的《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是他发表在重要国际刊物上的第一篇纯学术文章,但一直被胡适研究者所忽略。为便于今后将该文收入胡适全集中,本文最后附有该文的中译本全文。  相似文献   
4.
闲话海盗     
从古代起,海盗就肆虐于海上,哪里有商船,哪里就有海盗船尾随其后。 在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国就同海盗在地中海鏖战多次。希腊和小亚细亚的海盗在罗马到埃及的航线上大肆抢掠,一度迫使罗马帝国运粮的主要航线中断,造成粮价暴涨,饥民起义。罗马朝野为之震动,派出著名统帅庞培于公元前70年率领舰队清剿海盗,但仍不能将海盗彻底消灭。大军一走,海盗又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5.
小缪 《南方人物周刊》2012,(36):102-102
牛津大学,毕业后,格雷厄姆·格林曾去亚细亚石油公司面试,在英美烟草公司混过几天,在德比郡一个村子里给一位寡妇照看过孩子。  相似文献   
6.
右翼一词是相对于左翼而存在的,在西方议会政治中,议长往往处于中庸地位,政治在左右两翼的冲突中进行,胜者掌握决策的主动权。然而,日本有所不同,左右两翼都是少数派,官僚是权力的核心。尽管如此,独具特色的日本右翼不论在战前还是战后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日本,所谓"右翼"单指右翼组织。但是,在中国人眼里的右翼除了"右翼组织"外,还包括"右倾文人"和"右派政治家",笔者统称其为"右翼势力"。在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8),儒学还是统治阶层的主流思想。到18世纪中叶,作为外来思想的儒学与佛学受  相似文献   
7.
赵艳龙 《神州》2011,(5):92-92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再一次的研究,来回答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生命力及价值,同时去把握这种价值,运用这种价值于当代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亚洲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世纪与 2 0世纪之交 ,日本出现过“亚洲主义” (亦称“大亚细亚主义”)思潮 ,这一思潮早期表现为抵御列强的“亚洲同盟论”与“中日连携”思想 ;以后演绎出文化亚洲观 ;最后则异变为与“大陆政策”相连的侵略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理论概念内涵的理解,大体可以分为五形态体系内说和五形态体系外说。五形态体系内说的原始社会说,更切合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史的实际。亚细亚的原始所有制以及由此构成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西方都曾经历过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中国原始聚落共同体所有制,是亚细亚的所有制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从中国原始聚落形态的角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更切合马克思关于生存方式决定文明起源路径的思想,也印证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原始社会说。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原指两汉时中国与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含,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