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别是非常有名的,但随着现代女性追求与男性一样的平等,两者之间的语言差别渐渐消失。本文针对女性用语秘特点和倾向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基地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肆虐,但从未来趋势看,ISIS势如破竹的攻势将到此为止。最有可能的局面将是ISIS与政府军在巴格达附近僵持不下,最终形成血腥拉锯战。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4,(12):15-15
明天是马航客机MH370失联事件发生后满一个月。这段时间全球目光聚焦客机搜寻进展的同时,部分中国乘客家属的情绪高涨及愤怒控诉,也成了这事态发展的另一焦点。从设法理解到引起反弹,这些家属的激烈态度所造成的负面印象,也开始在中国内部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现象。本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石斌 《史学月刊》2002,5(12):54-59
研究冷战高潮时期苏东地区的重大政治事件与美国针对苏东内部事态的政策演进历程,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演变”战略的起源与性质。本所利用的档案材料表明,1953年的东德事件对美国决策层初步反省原先过于露骨的旨在激发或助长苏东内部社会紧张乃至“造反”行动的“激变”战略,开始酝酿“演变”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演变”战略的特征在美国对东德事件的反应中已初露端倪。这一政策转变的原因,除了原有政策在实践中的弊端和斯大林之后苏东形势的变化,也与美国决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难以掌握的典型用法与汉语表达相比较,尝试认知语言学原理在对照语言学中的应用。本文使用的认知语言学原理为池上提出的事态把握理以及Traugott提出的相互主观化原理。其中,Traugott的相互主观化原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重新定义。本文的考察结果为,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体现了说话人主观的事态把握方式,而与其对应的汉语表达则体现了说话人客观的事态把握方式;另外,相互主观化现象在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有所体现,而在对应的汉语表达中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的社会本体论提出:人类社会是两大类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即事实或事态现象与规范或制度(价值)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在认识论上对前的陈述是认知问题,关乎真假性;对后的陈述是实践问题,涉及有效性。事态的陈述与规范的陈述不能截然分离,它们是相合相融的:事实或事态规定了规范或制度;规范或制度存在于历史的时空中,其普遍有效性是历时的定域的。  相似文献   
8.
许世友  闫晓松 《神州》2014,(9):154-155
“了”做为助词有两种:一为动态助词,我们称之为“了1”;一为事态助词,我们称之为“了2”。“了1”与“了2”都是由表完毕义的动词“了”虚化而来的。在参考许多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试着分析探讨三个问题:(1)“了1”产生的时代。(2)“了1”形成的过程中的“前移”说与“后加”说。(3)“前移”说与“后加”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玲  李汉平 《旅游纵览》2013,(6):209-210
"的"作为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其用法相当复杂,根据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仅《新华多功能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两本工具书中,对"的"用法的收录就有12种之多,是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在前人对"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以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的有关语料,对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依据相关教学原则,从教学、教材、教师三个方面,给出了几点教学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禅宗语录中的“……处去来?”格式,一直存在认识分歧。本文从几部禅宗语录的用例出发,探讨了这种格式的结构形式、性质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