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可塑  韩冬 《风景名胜》2021,(2):0261-0264
文章主要采用 SBE 美景度评价分析法,对侗族传统聚落程阳八寨的乡土景观场景类型及其景观要素的喜欢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测者们普遍对三生空间场景(自然、人文与生产性景观类型)喜欢程度较高,说明景观要素较丰富的三生空间场景具有较高的美景度,其次美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与生产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自然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和自然与生产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纯人文景观场景美景度为负值,受欢迎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3.
周天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多有建树且著作颇丰。笔者案头就有他馈赠的《中国经济运行与结构转型》《中国向何处去》等大作,仅凭书名,便可知天勇先生理论功底的扎实和勇于探索的胆识。在精英荟萃的当今经济学界,若没有充分的历练和不同凡响的见地,有几位敢扯出这么大的题目而作振臂一呼啊!我钦佩天勇先生的赤子情怀和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4.
乐活(LOHAS),最线性的理解就是快乐地生活,再往深了说,它不止是吃喝玩乐,更是指一种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快乐既是态度,快乐又是活法,快乐最是体验。 当下,城市人的乐活之一就是“上山下乡”地旅行,看一眼这些年旅游书架上的书就有数了,早些年雅致地起着类似《乡土中国》的名字,最近的干脆直白地叫做《中国古镇游》。 去年的中国旅游被贴了上“乡村游”的标签,今年这个标签依然新鲜如故,主题依然延续,乐此不疲,只是加上了“城市”的前缀——“中国和谐城乡游”,试图更明确地表达一种城市和乡村游走上的互动,也就是让“魅力乡村”与“活力城市”之间互动得更加虎虎有生气,一副将乡村游进行到底的乐活派头。 真是又应了那句话:我们又乡村了。所以,趁着夏天,乐活乡村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乡土志是乡土教科书之"名",乡土志的"实"是近代初等小学历史、地理、格致三科的乡土教学内容,它的"名"与"实"俱与地方志有本质的不同,不能与方志同归属.  相似文献   
6.
温裕琼 《风景名胜》2020,(3):0258-0258
乡土树种是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主体,其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有着较为久远的应用历史。乡土树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且栽培管理难度不大,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树种有着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进程中,乡土树种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到了园林绿化领域,本文就从乡土树种的优势入手分析,并就更好发挥乡土树种价值将其应用于节约型园林绿化中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颖 《神州》2020,(4):114-114
高中语文教学要真正的让“爱国情感”“使命担当”落地生根,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借助教材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今年秋季开学,重新回到高一的语文教学,而这个时间点恰恰是要迎来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华诞,如果能把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真正与这个历史时刻契合应该是我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人教版语文必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我决定利用好这册教材,在学生刚升入高一,就对他们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黄莉 《神州》2020,(4):230-230
爱国情怀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一种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理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当前,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培养爱国情怀,是我国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加强对小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其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郑国华 《民俗研究》2017,(4):137-149
中国农村通过选择武力的方式来解决民间纠纷问题,是中国乡土社会流传已久的陋习。旧中国乡土社会村民解决村际纠纷的方式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民间调解的武力手段,从而建立了武力规制下的村落秩序,并形成了一种武力陋习。武力陋习形成的根源是政府的腐败、不作为导致的司法离场,以及村民对"江湖好汉"的推崇、行动的算计和话语权的争夺。在当今的乡土中国,这种武力陋习死灰复燃,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乡村蔓延并与司法共生,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要消解这种武力陋习,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政府在农村治理上的粗暴行为,以及进一步规范民间体育社团,合理引导民间体育社团的良性竞争,并通过法治和村民自治的有效融合,满足农民的公正性诉求。  相似文献   
10.
歌词二首     
周雅慧 《神州》2014,(9):1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