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贵阳文史》2008,(4):24-27
胡风与乔冠华最初认识是在太平洋战争前的香港,两人正式建立友谊则是在撤退到重庆以后。胡风还记得,自己与乔冠华的初次见面。那是在一次迎接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的茶会上。这次茶会是由乔冠华出面布置招待的,这时的乔冠华年轻干练,富有活力。不过胡风对此印象不深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乔冠华设法营救胡风。在那大动乱的日子里,乔冠华不顾个人安危,  相似文献   
2.
对于远去的历史和人物.今天理应有更多的客观与宽容。有人说“乔老爷”毁于“两位小姐.一段婚姻”.权力往往令人愚蠢.爱情似乎也未必能使人聪明。究竟是卿卿误我.还是我误卿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位是有“中共第一枝笔”之美誉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一位是有“外交才子”之美称的名国际问题评论家和外交家乔冠华。这两位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中共才子,都深得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赏识。两位盐城老乡曾相继步入清华园,由相识到相知,从此结下深厚的革命友情。他俩后来长时间失去了联系,未料竟不约而同地同时用起了“乔木”笔名!由此,他们便给日后中国的坛和政坛留下了一段关于“乔木”重名的趣事佳话……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曾有一对夫妇,堪称“珠联璧合”,这就是乔冠华和龚澎。他们两个人相依相伴几十年,走过了战争年代,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又双双站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大舞台上,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相似文献   
5.
正一从1941年12月下旬起,按照周恩来、廖承志的指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突破日军的严密封锁,从日占香港抢救出民主人士、文化人士七八百人,并护送他们到安全大后方。同时,抢救出当时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夫人上宫贤德、国民党官员陈汝棠等,以及英、美、荷、比、印等国际友人近100人,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任务。被抢救脱险的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到达宝安、  相似文献   
6.
据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夫人章含之所写回忆录《风雨情》的记载,叙及毛泽东主席为乔冠华续打油诗的故事,情节简单而背景复杂,读之发人深思,特撷其概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王凡 《纵横》2008,(2):9-13
1971年11月,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联合国参加联合国第26届大会,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年轻的吴建民有幸运成为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者,他在热血沸腾中领略着天才外交家们的风采,感受着伟大祖国的胜利。相继在联合国展开的一幅幅外交场景,更让吴建民应接不暇、大开眼界,他受到了真正意义的外交启蒙,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  相似文献   
8.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期间,毛泽东宴请出席会议的部分工农代表,当他得知坚持下乡务农的知青代表董加耕是江苏盐城人时,便问他:“你们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董加耕不知何意,回答说:“您问的是否指西门登瀛桥,东门朝阳桥?”毛泽东笑着说:“我不是说桥,是说人,盐城‘二乔’指的是胡乔木和乔冠华。”  相似文献   
9.
万京华 《百年潮》2012,(5):63-69
正新华社第一批海外分社始建于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已先后在香港、伦敦、布拉格和平壤建立起四个海外分社,参加创建工作的同志主要包括乔冠华、萧贤法、黄作梅、吴文焘、丁雪松、刘桂梁等。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10.
钱伟长于1952年夏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教务长。时隔不久,我于1952秋入学清华大学,攻读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及工具专业。在校5年虽然没有钱伟长的课程,但是清华常常邀请名人学者作报告,给我留下较深刻印象的有严济慈、涂长望、侯仁之、游国恩、乔冠华、陈家康、钱学森、李锐等,多为钱伟长主持报告会,作开场介绍和结束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