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姨多鹤》是一部集故事性、艺术性、深刻性于一体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作家严歌苓继承了她描写大历史下小人物命运的创作思路,并将其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熔铸其中,在故事传奇性与趣味性基础上,赋予文本流浪与回归、隐藏、女性三个主题。透过流浪与回归主题,发现对于广博的人类而言,民族、文化、人性包容之意义;通过隐藏主题,探求被历史隐去的"边缘个体"的生存境遇;书写女性主题,赞美女性身体里潜伏的强大韧性及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2.
周淑红 《丝绸之路》2022,(2):107-110
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其颠覆性的历史观念、民间性的叙述立场和个人化的历史言说消解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宏大与崇高,淡化了二元对立的阶级意识,探索历史的侧面和角落,将眼光回归到个体的人身上,关注真实的人的生存、欲望和命运,强调人的主体性,显现出对个体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也许是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缘故,工作的忙碌和喧闹之后,我更喜欢在夜晚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今天翻开的是雷夫的《第56号教室》系列,文字并不激烈,似一人在娓娓道来,但文字中跳动的音符时时会拨动我的心弦。一、Do——阅读雷夫老师认为:"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雷夫老师有几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善用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正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九月刚开学,总能听到许多新入园幼儿的哭闹声,哭着找妈妈,找奶奶,闹着要回家。家长们有的不放心离开,一步三回头;有的抱在身上,舍不得放下孩子;有的上班不安心,不时地打电话询问班主任老师……林林总总的各种现象,在小班新生中普遍存在。小班新生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第一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幼儿会感到陌生、不习惯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在刚开始入园会出现哭闹、逃跑、不进教室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庆阳市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伴随这一新群体的加入,城区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的情况。这些学生受区域文化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许多学生加入新集体后,很快成为班里的学困生。在此,以我近几年的亲身感受和具体做法,谈谈如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困生的教育。一、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小梅 《神州》2014,(2):143-143
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设阶梯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即在认可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离家出走,也是对广场的回归,即便谈不上这一代女性的自我解放,至少也算一次反抗。广场舞大妈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出现,绝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女性个体自我聚合的结果。20世纪以来,在整个国家追逐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几代中国女性所共同遭受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境遇变迁,在广场上形成了历史投影与现实反照。国家、父权、市场等因素,正在以看不见的手,建构、规范、定义、消溶着她们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邓拓的青史情结与忠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炎黄春秋》2006,(7):45-49
邓拓自幼浸染于儒家传统文化中,自然就把生命的超越之路定在对历史正义的追寻中,而不是定在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中。个体如何面对青史的问题,对邓拓而言,同时也是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问题。儒家文化之外,邓拓还深受苏俄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为一名现代志士,他继承儒家文化关注现实人生、关注历史正义观念的同时,又扬弃了儒家文化与时代不相契合的传统意识形态内涵,而代之以马列主义。这样,他对历史正义的追求,就落实为对马列主义的忠诚。他忠诚于马列主义,往往又把革命组织、革命领袖认同为马列主义的化身、历史正义的化身,这样,当革命自上而下出现“左”的偏差、邓拓本人忠信见疑的时候,他心中便总是充满个体生命被抛出历史正义事业之外、难以实现生命超越性追求的焦虑。当他对革命自身的失误作出反思的时候,他只可能站在革命主体一员的位置上,对思想方法等问题作出反思、批评;不可能跳到党派之外质问领袖、质问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当外部环境异常残酷的时候,他只能选择以自己的尸骸去填充自我生命与历史理性之间的鸿沟,而不是去质问这种历史理性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云岩区工商联浙江绍兴商会会长董夏良是云岩区工商联的常客,下面的经营户跟别人扯皮,打工仔没有办身份证,商会会员要办商场……不论大事小事,董夏良总要找云岩区工商联“救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