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粉仙 《沧桑》2008,(3):133-1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势力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因一战早已动摇了的国际格局,在此时则完全被继起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替,并进而演化为两极格局的对弈。对弈的双方凭借各自的实力在意识形态的旗帜下展开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构成了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独特的一面。意识形态于此时的彰显有客观上制约因素的消失,同时亦有双方意识信仰冲突上的必然性。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战略的工具,所潜在的功能性无疑是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故此,本文将从主客观角度入手对两极格局中意识形态彰显之因作一全面分析,希图对这一问题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湘 《神州》2012,(28):56-56
语文教学两极思维是指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始终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认为语文教学非此即彼。这种两极思维首先表现在对语文学科自身的认识上,更多地体现在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上,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语文教学两极思维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两极思维的原因主要有政治气候的影响;浮躁的改革心态。克服语文教学两极思维要实事求是,不走极端,不搞全盘否定,不为改而改,更不刻意地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胜利后不久,国共内战再起,国共之争由会场转移到战场。在国共两极对抗尖锐化的背景下,中间势力该如何抉择与自处,成为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士不能不思索的问题。一在国共武力对峙的两极格局中,中间派人士关于自身角色的思考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些人以为中间派就是中立派,对于当前的国共纷争和内战应当采取超然中立的态度,既不可得罪国民党,也不可得罪共产党;有些人以为  相似文献   
4.
很多研究者认为,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的作品是对父权的反抗、是对孤独的逃避。但是,除了因为父性力量的过于强大,母性力量的极度弱化也是造成K.们抗争失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女性拯救一直是西方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变的主题,但卡夫卡的笔下从未出现过一位强大到足以扭转乾坤的母性形象。因此,K.们①只能孤独地生存和抗争在永远倾斜坍塌的世界中,这也就在K.们开始追寻之前就对他们的悲剧性结局做了注定。  相似文献   
5.
李捷 《史志研究》2000,(3):48-55
从1966年开始,中国外交逐步走入困境。这个困境,是由中国的内政问题引发的。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文化大革命”是在战略的背景下发动的。在“内忧”和“外患”之间,毛泽东选择了首先解决“内忧”的道路,因为他认为“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这样,革命、生产、备战,就成为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必须认真处理的三个重大问题。“备战、备荒、为人民”便和“抓革命,促生产”一起,被确定为处理三者关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6.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3,2(1):66-72
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由欧洲人支配世界近5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时的同盟美国和苏联,战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形成各自的政治军事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全面对抗。欧洲成为东西方冲突的焦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由于双方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冷战研究,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在美国有所谓“正统派”和“修正派”的学术之争,他们在冷战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的观点,为研究冷战提供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