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与人生     
重庆市某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鸥哥老师在今年高考结束后,与他的一位在重点中学任教的学生谈高考与人生。鸥哥老师说:"高考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了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在当今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遗毒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孙伟祥 《北方文物》2018,(2):110-112
辽朝作为一个由北部边疆游牧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权,立国之后为选拔人才巩固统治,积极效仿中原政权引入了该制度,使得参加科举成为有辽一朝重要入仕途径,以科举制度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来还原辽朝历史可以被视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界对于辽朝科举制度相关研究力度明显不足,专著成果稀少。20世纪以来,随着辽朝碑刻资料不断出土,辽朝科举制度研究著述逐渐丰硕,开始改变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元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较多成果问世,成绩斐然,今综合考察相关成果,发现其多从元代科举制度的兴废原因、科举考试的内容及其特点、科举制度对士人等群体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元杂剧等文学题材的影响。我们认为分区、分期及家族性的个案研究,对其影响从社会角度综合性考察,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是未来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曾经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律令时代的日本也实施过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简单地说日本没有实施过科举是不符合实际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并没有出现科举的繁荣,科举选官制度也没有在日本长期延续。其原因在于贵族势力强大,使日本缺乏实施科举的社会基础。无科举这一点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播,尚武精神的形成,人才成长的多元化等都与无科举有关。  相似文献   
5.
代芯 《巴蜀史志》2007,(4):42-44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朝代,私人藏书事业也进入繁荣时期,无论数量与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巴蜀地区历来作为文人荟萃之地,文化事业亦相当发达,而私人藏书楼的兴盛则是文化事业发达的一项具体表现,从侧面反应了该地区在两宋时期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的明代,时文作为科举士子的必修课已逐渐成为官方取士最重要的文体。时文阅读由明初的明令禁止到明中期的普及化、群体化发展,最后到明末的士子"非举业不览",每一阶段都与科举制度、出版业发展息息相关、互为影响。时文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而备受关注,在明代拥有最大的阅读群体,士子因切磋揣摩时文写作而结成文社,文社规模的发展壮大也对科举取士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时文阅读逐渐将经典的神圣阅读带向了工具性阅读,阅读的工具属性带动了明代出版业的兴盛发展,坊刻、私刻时文刊本的充盈不仅满足了应举士子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应试捷径,同时还将时文的文学地位大幅度提升,赋予了时文阅读更多的文化属性和内涵。时文的读者、作者、出版者在彼此独立的同时,角色随时可以互相转换,可以说,明代时文阅读活动中的士子承载着多重身份,这种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士人复杂的心态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系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才选拔体系。本文从唐代科举制度确立入手,研究分析了唐代随着科举考试在考生来源、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等诸多发展变化,由此带来的对唐代社会人才选拔、文化繁荣、教育发展,以及对后世考试制度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中国热”流行欧洲时,来自东方的哲学、律法、科举制度风靡一时,启蒙思想家们把中国看作“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理想国度(伏尔泰语),他们用中国文化作武器,批判教会、推动社会进步。直至19世纪中叶,率先工业化的欧洲终于发现了清帝国的虚弱,在残酷的竞争中,中华帝国一再退守,那是场文明的落败,帝国的制度已经无法对现代的国际竞争作出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教士来华后,科举制度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审视,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内在弊端,增强了科举改革的紧迫性;传教士对科举改革的设想,丰富了科举改革的思想,指明了科举改革的方向;传教士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了科举改革的进程。然而,传教士毕竟不是科举改革的主角,其作用与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祝彦 《百年潮》2006,(9):46-49
陈独秀投身于革命活动的时间其实很早,甚至从他小时候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叛逆态度,就显示出几分“革命”的性格。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接触了孙中山等革命家,使其革命性得到更大激发。创建岳王会就是陈独秀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