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星 《贵阳文史》2013,(2):72-72
清末民初的贵阳城,位于西门花牌坊的刘佐臣酒席馆以及城北的熊银轩办席办出了名。后来居上者就是城北熊银轩黔味酒楼。时人好办酒席,除了红白喜事热闹外,大概与东方的农耕文明是有关的。春播秋收,春去冬来,周而复始。一个好汉三个帮,靠的是群体力量。家族世居一地,久而久之,村寨居民自然沾亲带故。但有红白事、高兴事,就会办个酒席高兴一下或犒劳一番,顺便收些礼钱,反正送出去的礼总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史记》、《汉书》中有关"丰"建县史料的进一步解读,论证了"丰"建县之前虽是沛县的一个乡邑,但却有着与沛县城一样规模的城池,这样,在沛县就形成"一县两城"的局面,也使"丰"有了另外置县的基础。到了汉高祖时期,"丰沛"分离,"丰"终于立县。由此,以上论证对有关论著中将"丰"建县时间提前至秦末的观点也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3.
东周列国都城形态的演化经历了东西两条道路:东方国家都城在战国时期普遍发展成为“两城制”,体现了“朝、市并重”的格局;秦国都城则保持了“非城郭制”的特点,其大部分面积分布着宫殿区,朝寝有压倒庙、市的趋势。两汉都城形态是秦国“非城郭制”道路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