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京,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  相似文献   
2.
1931年4月,国民会议代表的选举在辽宁备受关注,但事实上张学良已经拟好名单.在东北大学选 区,他授意校当局按其拟好的名单进行选举,引起该校师生的反感,选举结果也与张的期望相去甚远.张学良于是利用权势处置了“祸首”,并重新选举了代表,虽然最终达到了目的,但他的民望却受到损害.此次风潮虽有国民党分子的鼓动因素,但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姚雪垠,1910年10月生,河南邓县人。著名作家。第一、二届武汉市政协委员。1999年4月去世.享年89岁。 姚雪垠1931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国立东北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大夏大学等高校任职。1953年因中南地区作家协会成立迁居武汉。1978年当选湖北省文联主席、同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当选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  相似文献   
4.
1946年张伯苓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接受了日本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张学良:"先生在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张学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张伯苓先生!"此言不虚,张伯苓可谓影响了张学良一生。1916年,教育家张伯苓在东北考察时,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热衷基督的张学良恰好那天聆  相似文献   
5.
郭方成 《百年潮》2013,(5):59-60
跨越岁月的酷暑严冬,穿过漫长的历史隧洞,时光进入到1988年。这一年距西安事变已有52年。然而,张学良这样一位谋国至忠、爱国至诚的民族英雄,却枉遭蒋家父子的囚禁达半个多世纪之久,90岁高龄仍未获全面自由,实乃历史上罕见的奇冤大憾。张学良将军为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承受的巨大牺牲、不幸遭遇和苍凉境况,深深地牵动着所有追求光明和真理正义的有识之士的心。为纪念西安事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18—20日,第二届世界文明史暨朱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数十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向大会发来了贺电或贺信。朱寰先生,1926年生,195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著有《世界通史·中古分册》、《世界史·古代编》下卷、《世界中古史》、《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等一大批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和近百篇学术论文。曾先后数次获得国家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励,并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科规划评议组委员、…  相似文献   
7.
1932年7月31日下午3时,美国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开赛第二天,男子100米短跑预赛鸣枪发令。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关头,党中央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迅速派出包括四名政治委员在内的二十多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进入东北,成立以彭真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同时发出一封封电报,催促各解放区火速抽调两万干部、十万部队挺进东北,抢占城市。其中党中央先后派遣六批领导二百多名干部告别延安,跋山涉水,奔赴东北,来到佳木斯。并且很快建  相似文献   
9.
由东吴至华西,从燕园到随园,经历了20世纪跌宕的社会变迁以及繁复的文化洗礼后,在我国各地的高等学府中,积淀、凝聚了一大批"国宝级"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丰富多彩,特色纷呈,底蕴深厚,无论是空间规划、建筑形态,还是池山小筑、漫道花树,其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们不灭的记忆,传承开去。其中那些优秀的校园遗产,早已超越了提供人们活动空间的功能,更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雷风行 《纵横》2008,(4):21-29
1960年,陆平任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第二年,刘居英执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其实,他俩早在"一二·九"运动中就脱颖而出,抗战中陆平从延安奔赴晋察冀边区,刘居英战斗在齐鲁大地,后转战东北,兄弟俩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12年后兄弟重逢,才发现都在军委铁道部肩负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