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茶》2009,(10):202-202
“人类历史进行到今天.大趋势就是神的退场。世俗社会浩浩荡荡.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拥有更多选择、更丰富的娱乐手段.传统的东西会逐渐消失.是无可挽回的。”  相似文献   
2.
1974年,17岁的西丽·娜沙特来到了洛杉矶学习艺术。5年后,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她与家乡失去了联系。等到她再一次踏上故土已是1990年。那一次的返乡之旅对她触动非常大,儿时记忆里的伊朗虽然由国王统治,但却是个开放多元的世俗社会,人们有选择宗教的自由,而眼前的这片土地已由神权政体替代,人们被迫遵循严苛的伊斯兰教法,  相似文献   
3.
李模 《民族译丛》2007,(1):84-88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自己崇拜的神,而且,“每个神都有一群祭司,而不是一个祭司来奉祀”,这样,在古代埃及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祭司。埃及古代文献和一些古典作家的论述也证实,古代埃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在法老王朝漫长的岁月中,祭司由人数不多到人数众多,由俗人兼任到逐渐专职化,由封闭孤立到联合统一,由神化王权的工具到与王权相抗衡,逐渐发展成一个社会势力群体。他们不仅在宗教领域内,而且在世俗社会中都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力。这么重要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否有女性的身影?她们能否与男性一样,承担实际的祭司职责?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指出,在埃及,“妇女不能担任男神或是女神的祭司,但男子则可以担任男神或是女神的祭司”。  相似文献   
4.
纸钱在六朝后期产生以来,到了唐宋时代达到了兴盛的时期,纸钱不仅具有泥质明钱的埋葬入墓,也可烧化,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纸钱由单纯的瘗钱转变为人间向地下世界和天上世界转移的财富。得到扩大使用范围的纸钱,应用与鬼神各种场合,把虚无飘渺的冥间变成一个活脱的人间世俗社会,演化出一场场悲喜剧。  相似文献   
5.
《广异记》是中唐文人戴孚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同时代诗人顾况为其作序,此书原本已经亡佚,但尚有三百多篇小说保存在《太平广记》等类书中。杜德桥(Glen Dudbirdge,1938~)先生是英国学术院中国组主席、当代著名汉学家,有《广异记初探》及《唐代中国的宗教体验与世俗社会———读戴孚〈广异记〉》(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Lay Societyin T’ang China:A Reading of TaiFu’s Kuang-i chi)两部著述出版,前后相距十年,体现了不同的学术旨趣:前者是中国文献学的扎实考据,后者是西方新史学的新颖论述,展现了这位英  相似文献   
6.
高明 《文物世界》2007,(1):20-22
从宗教的目的与要求看,总是把天国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相对立起来。宗教所孜孜追求的就是要灭绝世俗的享受,宣传的就是尘世的琐微与卑下,以衬托出天国的神圣与美好。但是,宗教在创建自己的教义体系和弘教时,却不可能与现实的世俗社会相脱离,而且宗教想象所创造的神圣形象与神圣境界也不可能毫无现实社会的影响存在。相反,为了推行教义并使其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宗教还要有意识地与世俗社会相适应,并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宗教艺术作为宣教辅教的一种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与女性社会地位--以畲族女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是由权利、金钱等决定的;辈分、道德、才华等,也是构成人的社会地位的要素。此外,中国历来有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的民俗传统,女性家庭成员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堆在畲族民俗文化研究中,我们发现:畲族女性有较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畲族女性的地位,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显示其鲜明的个性。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审视畲族民俗文化,并对民俗文化与女性地位之间的关系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世俗是一个对立的范畴,前者重彼岸,后者重此岸;前者重来世,后者重今生;前者重出世,后者重入世。从本质上讲,佛教与世俗体现的是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佛教是以追寻、接近、体证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为其职志的,即所谓“有所宗”,因此是极端超离世俗现象世界的。若就功用而言,佛教之宏旨在于救度众生、解脱苦难,即所谓“有所教”,因此又是极端贴近世俗、不离现象世界的。所以说,佛教与世俗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所谓的“佛教世俗化”,指的就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世俗社会有机结构与互动原理的认同与融摄。佛教寺院通过各种佛事活动来沟通并调整寺院与世俗社会的互动关系,与信众共同来维持或建构生命存在形式的理想规范,从而维持社会的和谐,并使之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9.
性自由和爱无能,是一切世俗生活的基本特征。与其说,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不如说,中国已全面进入性自由和爱无能,才是对当代社会更为准确的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